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微课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学习目标】 1、了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 2、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 1、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一、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示踪法 蛋白质占60%: DNA占40%: C H O N S C H O N P 35S 32S 31P 32P 有较强放射性 有较强放射性 同位素示踪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 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三、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第 一 组 第 二 组 离心 离心 标记 噬菌体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 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搅拌离 心培养液 检测 放射性 实 验 步 骤 1、实验过程中搅拌、离心的作用 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脱落与大肠杆菌分离 搅拌 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 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2、一、二组实验的实验现象,对比一、二组实验的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 现象:第一组实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第二组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结论:通过对一、二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细胞的外面,而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并且增殖出大量新的噬菌体, 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所以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第二组 四、注意事项 1、噬菌体的标记过程。 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对应同位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35S 32P 35S 32P 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噬菌体 35S 32P 搅拌不充分,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完全分离 第一组35S 2、理论上第一组实验的沉淀物中不存在放射性,而实 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会有少量的放射性。导致这种误差的 原因是。 搅拌 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3、理论上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中不 存在放射性,而实际操作中上清液中 会有少量的放射性。导致这种误差的 原因是。 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 第二组32P 总结 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 三、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标记 噬菌体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 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搅拌离 心培养液 检测 放射性 1、培养时间 时间过长: 时间太短: 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2、搅拌不充分使部分噬菌体任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部分噬菌体遗传物质未侵入大肠杆菌 二、实验结论 1、蛋白质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2、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习题 1、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是( )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 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获得的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A 离心 2.(2013·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联考)若1个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 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 P ,可能有35?S D.只有32 P A * * * * * * * * * *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