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VIP

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 文综历史试题 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25.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2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2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28.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29.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 B.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 D.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30.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31.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 B.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 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 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32.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仅更换过20届政府,美国只换过14届。”导致这一差异的历史原因是法国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B.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C.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D.近代社会矛盾复杂 3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4.图7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35.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