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GEOCITIES.ws.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醉翁亭记-GEOCITIES.ws.doc

醉翁亭記 主旨 本篇點出醉翁亭的所在及命名的由來,另外,指出宴遊名山勝水時得到的樂趣,要能與大眾同樂,即「與民同樂」,方有意義。「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兩句,正是他的政治理想。 內容與寫作技巧剖析 (1)內容剖析溫習表 介紹醉翁亭 1.所處位置:環滁皆山→西南諸峰→瑯琊山→釀泉→醉翁亭 2.環境: (a)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山勢峰迴路轉。 (b)水──水勢瀉出於兩峰之間,釀泉也。 3.建築: (a)形狀──翼然像雀鳥張翅欲飛的樣子,高高位於釀泉上。 (b)建亭者──山僧智僊 4.名稱由來: (a)名亭者:太守自謂。 (b)原因:太守常與賓客於此飲酒,但飲少許便醉,年又最高,故自稱醉翁,並名山亭為醉翁亭。 醉翁亭所見景色的變化 1.早晚: (a)早──「日出而林霏開」 (b)晚──「雲歸而巖穴暝」 2.四季: (a)春──「野芳發而幽香」 (b)夏──「佳木秀而繁陰」 (c)秋──「風霜高潔」 (d)冬──「水落而石出」 描寫遊人和宴酣之樂 1.滁人之樂: (a)熱鬧場面:「前者呼,後者應,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b)遊人:「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 2.宴飲之樂: (a)食物:「臨溪而魚,溪深而魚肥……山肴野蔌。」 (b)飲品:「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c)陳列:「雜然而前陳者。」 3.賓客之樂: (a)遊戲:「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 (b)吵鬧:「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 4.太守之樂: (a)形態:「蒼顏白髮,頹然乎其中者。」 (b)樂趣:建立在滁人之樂、宴飲之樂、賓客之樂之上。 抒發感想 1.與禽鳥同樂: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2.與民同樂: (a)「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b)「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自我介紹:「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2)寫作技巧溫習表 取材獨到 本文題為醉翁亭記,但一個亭子可供引述描寫的地方實在有限,所以作者先由此亭的所在地滁州的山景寫起,並描繪出滁州景色最優美的瑯琊山,也就是醉翁亭的所在地;然後配以朝暮四時的景象,以及遊人和太守與賓客宴飲的情況,並從中透露出「禽鳥之樂」、「人之樂」和「太守之樂」的體會。記事以亭子為中心,寄懷卻以醉翁為主角,處處緊扣題旨,顯出處理素材上的功力。 結構嚴謹 本篇結構共分四部分,先點出醉翁亭的所在和名字的由來;繼而寫出那兒朝暮四時不同的景緻;再描繪遊人、賓客、太守宴遊的情景。末段則抒發作者的情懷。此外,全篇以「醉」、「樂」二字,融和「山林景物」為行文主線,寫得脈絡分明。 句法多變 本篇在句法營造上頗具心思,寫得輕巧靈活,變化多端,讀來琅琅上口,鏗鏘悅耳。全文以參差不齊的散文句子為本,並雜有多種不同的句式,現詳列如下: 1.對偶句: 三字句對偶:「朝而往,暮而歸。」 「前者呼,後者應。」 五字句對偶:「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六字句對偶:「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複式對偶:「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2.層遞句:「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設問句:「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廬陵歐陽修也。」 虛字的運用 運用虛字可以協調音節,令文氣更暢順,本文經常運用以下幾個虛字: 1.也(21次) 「環滁皆山也。」──肯定說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判斷說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解釋說明。 2.而(25次)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順接連詞)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前為順接連詞,後為轉接連詞) 運用伏筆 所謂伏筆,就是在寫文章時對後面要出現的人物、事情,先作暗示。在前面作過暗示的,要在後面作出交代。 寫在前面的句子稱為照應句。 例:「朝而往,暮而歸。」(伏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照應) 模擬會考試題 (1) 「禽鳥之樂」、「人之樂」、「太守之樂」指的是甚麼?(8分) 答: 「禽鳥之樂」:黃昏時遊人遠去,山林回復寧靜,禽鳥不再受騷擾,因而感到自由快樂。(2分) 「人之樂」:滁州人民跟隨太守遊山玩水,盡情宴飲的種種樂事。(2分) 「太守之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即寄情山水的快樂。(2分)另外,看見百姓賓客盡情歡飲,因而感到快樂,即見人民安居樂業,民生安定而快樂。(2分) (2) 「禽鳥之樂」、「太守之樂」兩者有何不同?(2分) 答: 兩者之不同在於「禽鳥之樂」為一己之樂;(1分)「太守之樂」為與民同樂。(1分) (3) 「人之樂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