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善.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善.ppt

伦理学 王彩丽126.com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 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 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课程介绍 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考核方式:考查or考试 成绩:出勤(10%)+作业(20%)+考查(考试)成绩(70%) 参考书目: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商务印书馆 《中国伦理思想史》 罗国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伦理学史》 万俊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伦理思想史》 宋希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何为伦理? 美国53岁妈妈为女儿代孕,你怎么看? “理”: 《说文》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grain]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reason] 3.?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put in order]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窗理云鬓 。”——《乐府诗集·木兰诗》 “伦 理” “伦理”: 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礼记·乐记》? “商君违礼义,弃伦理。” ——《新书·时变》汉 贾谊 西方(古希腊) 《荷马史诗》中出现Ethos.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建伦理学, Ethikos. 《尼可马克伦理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伦理思考的结晶。 “道”:规律、必然、道路、合理、正当、理想、方法、通达等。 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做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即人与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德”:品行、心意、恩惠。 伦理学意义上的“德”: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指人们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 “道德”:调整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西方社会的“道德” “道德”(morality)源于风俗(mores)。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根根据希腊道德生活的经验,创造了moralis一词,指国家生活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道德个性。后英文morality沿袭这一含义。 道德和伦理的区别 1、范围: 伦理更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强; 道德更主观、内在,更具个体性意味 2、价值: 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道德的核心是善 3、评价尺度: 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说说你认为的道德。 导论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第一节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伦理学的历史考察 德谟克利特 VS 柏拉图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封建社会: 中国:儒家学派的伦理思想居主导地位。 两汉经学伦理思想:以儒家伦理为核心 宋明新儒学伦理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有关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善”,伦理学是关于善与恶的科学; 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道德行为; 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幸福; 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 道德现象包括三个方面: 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 道德活动现象:可用善恶观念评价的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 道德意识现象: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道德规范现象: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个人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 包括两个方面: 二是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一、一般的研究方法 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历史分析法: 结合历史条件,用发展的眼光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 2、阶级分析法: 研究阶级社会中道德的方法。 1、价值分析法: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