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简答1207范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1 独乐寺观音阁 【名词:04+05;简答:11+07】 朝代:辽代。 构架:殿阁金箱。 屋顶:歇山顶。 平面: 外槽面阔5间,进深4间 内槽减2. 观音阁是一座典型的殿阁型构架的建筑。平面为金箱斗底槽形式,分内外槽。外槽面阔5间,进深8架椽。 高度: 构架高3层,每层各有柱网层、铺作层,整体结构在竖向上由3个柱网层、3个铺作层,加上1个屋架层,共7个构造层层叠而成。 外观: 观音阁外观显两层。(应县木塔外观显5层?) 下层挑出斗栱、下檐, 中层挑出斗栱、平座, 上层挑出斗栱、上檐。 深远的出挑形成立面构图强烈的横分割。 台基低矮、宽大,前方伸出宽舒的月台。 建筑形象稳定、端庄、雄健、舒展,亲切、易于接近,观音菩萨的性格特点。 耐久+抗震: 整座构架浮摆在石柱础上,木柱与石础之间可以发生位移,起到隔离水平方向的地面运动的隔震作用。(石柱础) 由内外槽斗栱组构的三个铺作层,形成了三道水平刚性环,有利 于保持各层柱网和整体构架的稳定。(刚性环) 3、采用递角栿、抹角栿、柱间斜撑等多种斜向构件,强化了整体构架的稳定性。(斜向构件) 雄大斗栱充分发挥了“耗能节点”的减震作用。(雄大斗栱) 关于尺度: 观音阁在尺度处理上十分严谨,从地面至下层柱头,从下层柱头至平坐柱头,从平坐柱头至上层柱头,从上层柱头至中平槫,高度基本相等。 立面总广恰为下檐柱高的5倍,存在着以檐柱高作为定高、定宽模数的现象。 评价: 观音阁延承着唐风的雄健,反映出辽代早期官式建筑的风貌。 002 晋祠圣母殿 【10】 朝代:北宋。 构架:殿堂单槽。 屋顶:重檐歇山,副阶周匝。 平面:面阔5间,进深4间。 特点:(减柱,开阔,无柱,高敞,柔和曲线) 通性: 1、大殿斗栱用材很大。 2、大殿柱身有显著的侧脚、生起。 3、檐口和屋脊呈柔和曲线,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 个性: 1、为加深前廊,构架做了减柱处理,取得开阔的前廊空间。 2、整个内殿空间无柱,上部作彻上露明造,使得殿内空间非 常完整、高敞。 评价: 圣母殿是宋代建筑中惟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实例。 003 南禅寺 【名词:07;简答:08。】 地点:山西省五台县。 构架:厅堂型构架。殿内无柱,仅殿身四周施檐柱12根。柱子均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屋顶: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 平面:3—3,平面近方形。 简:结构简练。外观简洁。 外观: 有鸠尾,无仙人走兽。 木构古建中屋顶最平缓。 立面设计以柱高为模数。 评价: 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舒展的屋顶,洁净的屋身,雄劲的气度表现出唐代建筑豪爽的美。 004 殿堂型构架和厅堂型构架的区别 【2012】 殿堂型构架 厅堂型构架 分层 分缝 水平分层做法。 水平方向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逐层叠垒。 梁架分缝做法。 由长短不等的梁柱组成梁架,相邻两缝梁架连接成“间”。 柱 外檐柱与屋内柱同高。 柱头阑额,柱脚地栿。 内柱上升,内柱随梁架举势而增高。 斗栱 铺作之间形成水平网架,有助于保持构架整体稳定和均匀传递荷载。 斗栱的结构机能充分发挥。 斗栱分散于外檐和柱梁的节点,结构机能趋于衰退。 平面 平面长方形,四种分槽形式。 无定型平面,柱网布置灵活。 评价 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稳定性好,做法复杂。 厅堂型构架做法大为简化,显示出勃勃的生命力。 用途 大型的殿屋。 005 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 【09+04】 大式建筑: 宫殿、坛庙、陵寝中的主要、次要殿屋,等级高。 小式建筑: 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等级低。 大式 小式 间架 开间可到9间,特例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13架。 3,5间。不多于7架。 出廊 各种出廊。 最多只能用前后廊。 屋顶 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 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 大木构件 斗栱可用,可不用。 增添飞椽,角背,随梁枋,扶脊木。 不许用斗栱等。 006 明十三陵的总体布局 【13+09】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城北天寿山。 2、诸陵各踞山峦,顺依地势,以长陵为中心错落拱卫,形成了气势磅礴、恢宏壮阔的陵区总体。 3、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规模最大,地位最为显要。它的前方设置了一条长6.6 公里的神道。它不仅是长陵的神道,也是整个陵区共用的惟一神道。 通过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