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夜归鹿门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夜归鹿门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夜归鹿门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庞(pánɡ)公 刎(wěn)颈之交 睥睨(nì) 猝(cù)不及防 B.赡(zhān)养 趑(zī)趄不前 栖隐(qī) 夙(sù)兴夜寐 C.冻馁(něi) 暴殄(tiǎn)天物 禅(chán )让 惴(zhuì)惴不安 D.岩扉(fēi) 残羹冷炙(zhì)  祓(bá)除 殒(yǔn)身不恤 解析:  B项,“赡”应读shàn;C项,“禅”应读shàn;D项,“祓”应读fú。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寺钟鸣昼已昏 昏君蔽于所昵 B.人随沙岸向江村 秋天漠漠向昏黑 C.余亦乘舟归鹿门 乘犊车,从吏卒 D.岩扉松径长寂寥 少时,一狼径去 解析: A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B项,副词,朝着;动词,靠近。C项,都为动词,坐。D项,名词,小路;副词,直接。 答案: C 3.对下面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说是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说是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样游玩。 解析: D项,“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 A.看得出,他对我们的工作还算满意,心情很好,否则就不会对我们这样娓娓而谈了。 B.由于知识程度和知识视野的深广,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就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C.孩子一入学就崭露头角,较早地占有了领先地位,参加竞赛机会多,脱颖而出就相对容易。 D.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解析:D.“历历在目”指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多用于画面、情境,用于“话”不妥。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B.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由于工作突出,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C.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 B.去掉“的检验工作”;C.“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D.“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杜牧《赠别》(其二)一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赠别(其二) □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这是一首写惜别之情的诗,一、二句中的“无情”“笑不成”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情”正是“多情”,正是情之至真、至深、至切的表现;“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这种矛盾的描写,写出了惨然相视、默然无主、难舍难分的情态。 7.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心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的泪。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8.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