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碣石 竭力 偈子 谒见B.穿梭 逡巡 竣工 疏浚 C.浦口 逮捕 哺育 黄埔D.角色 角力 口角 角逐 解析: D项,全部读“jué”;A项,jié/jié/jié/yè;B项,suō/qūn/jùn/jùn;C项,pǔ/bǔ/bǔ/pǔ。 答案: D 2.下列诗句,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白云一片去幽幽,青枫浦上不胜愁。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解析: A.升—生;B.幽幽—悠悠;C.装—妆。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B.何处相思明月楼 明月楼:高楼 C.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D.碣石潇湘无限路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解析: B项中的“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 答案: B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怜楼上月徘徊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C.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解析: 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可爱”的意思。A、B两项意思是“让人同情”,D项意思是“可惜”。 答案: C 5.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 A项使用了比喻,B、C、D三项均为对偶。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 夜 □ 杜 甫 今夜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 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6.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捉,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这首名篇。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颔联用小儿女“不解”“忆”,反衬妻子“独看”的忆;颈联设想妻子独自看月而孤独地久立的形象,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通过描写对方来表达自己思家之情;因两地看月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结束这种相思之苦的强烈愿望,于是结句反问:“什么时候,我和你能倚着帷幕一起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两地看月相思而泪流不止了。”这就是巧用主客移位的写法,使全诗之情缠绵悱恻而不衰颓。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8.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