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造资讯与系统研究所99.doc
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一、簡 史
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原名 製造工程研究所)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目前設有碩士班及博士班,為國內第一個整合E化製造、自動化技術、製造管理、製造知識應用、與製造系統等之教學與研究單位,其主要方向為製造資訊與系統整合,以因應國內產業升級之人力需求及引領國內先進製造研究發展為目標之高級學術單位。本校電機資訊學院於九十二年八月一日設立,本所隸屬電機資訊學院。
歷任所長:
謝所長孫源(99.08-至今)
楊所長大和(96.08-99.07)
陳裕民教授(93.08-96.07)
陳響亮教授(90.08-93.07)
鄭芳田教授(87.08-90.07)
李榮顯教授(83.08-87.07)
二、教育目標
製造所之任務在於配合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及傳統產業升級之需要,培養具E化製造、製造技術、製造系統、與製造管理等知識之製造資訊與系統整合人才,並以執行產學合作計畫之方式,提昇產業競爭力之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
三、研究
本所相關知識領域含括電機、資訊、資管、製管、機械、工業工程等。近年來,針對半導體、TFT-LCD、太陽能、生物科技、雲端資訊系統運算、行動計算與無線網路、知識與資料庫系統、嵌入式系統與應用程式開發等新興領域的相關資訊、技術、管理、與系統等進行研究。本所曾與國內之高科技產業(如奇美、台積電、日月光、茂廸、…等)密切合作,積極推展產學合作與研究。研究生之論文均在實際的產業問題上尋求學理之應用,以便培養其具有解決實際的產業問題之經驗與能力,並在修業過程中強調對於半導體生產自動化、製造資訊、自動化技術、製造管理、行動資訊技術應用、製造知識管理、製造系統與排程運算等觀念能有通盤的瞭解與整合。本所除了一般研究生之外,亦加強推展具產業經驗之大學畢業工程師進入本所進修,以培養學術與實務兼優之高級製造工程人才,培育未來製造業之領導人才。
四、師 資
專任教師: 7位
合聘教師: 2位
兼任教師: 1位
合 計:10位
專任教師學歷及開授課程分別列表如下:
姓 名
職 稱
學 歷
開授課程或專長
謝孫源
特聘教授
兼所長
國立台灣大學
資訊工程 博士
容錯計算、生物資訊、平行及分散式計算、演算法設計與分析、圖形理論
鄭芳田
講座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電機工程博士
E化製造、半導體生產自動化、虛擬量測、預測保養、智慧型製造系統
陳裕民
特聘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工業及系統工程博士
企業工程與整合、網路商業智慧、企業資訊系統、企業電子化、企業工程與整合、網路商業智慧、企業資訊系統、企業電子化、知識工程與管理
陳響亮
教授
英國利物浦大學
機械工程博士
雲端運算、物流安全管理、自動化設備機台診斷、重複運動控制、自動化光學檢測、多軸控制系統設計、系統晶片應用、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製造、遠端診斷與維修、雷射加工
楊大和
教授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
工業工程博士
精實生產與服務系統、模擬最佳化、多準則決策系統、供應鏈管理
陳朝鈞
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博士
製造知識管理與應用、行動計算、效能評估、資料庫系統與應用、網際網路技術、
蔡佩璇
助理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博士
即時系統排程、智慧型系統開發與流程自動化、人機介面
李家岩
助理教授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
工業與系統工程博士
生產力與效率分析、隨機最佳化、智慧型製造系統、作業研究應用與實作
王清正
兼任教授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工業與系統工程博士
生醫工程、奈米技術、生產管理、可靠度工程、電腦視覺
五、教學設備
本所乃以本校原有之製造研究設備為基礎,逐步擴充之設備有:
1.UG CAD/CAM 軟體. 2.CATIA CAD/CAM 軟體. 3.SN-DSP54A 晶片實驗發展系統. 4.圖形工作站. 4. COREL LINU軟體. 5.物件導向設計軟體. 6.工程資料管理核心模組軟體.7. SIMPLE++基本系統軟體. 8. 企業工程與整合模型建構系統. 9.雷射加工及自動化系統. 10. 生產自動化教學系統. 11. 機電整合教學系統. 12.工業用機械臂. 13.奈米級檢測儀. 14.電腦視覺檢測系統.15.半導體機台連線控制軟體.16.無人搬運車.17.自動倉儲系統.18.物流分析軟體. 19.網路式機電控制系統. 20.全方位製造執行系統之基元管理伺服器. 21高速網路架設硬體伺服器. 22 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
六、研究及發展之重點方向
研究方向:
甲組(機資整合):資訊科技與機電整合、自動化工程
乙組(製造系統與管理):半導體生產自動化、製造管理、生產力分析、智慧型製造系統、供應鏈管理、精實生產/豐田模式、虛擬量測、作業研究
丙組(資訊應用): E化製造、知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