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透视——全景画透视与架上绘画差异性特征概要.doc

四点透视——全景画透视与架上绘画差异性特征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点透视——全景画透视与架上绘画差异性特征概要

四点透视——全景画透视与架上绘画差异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4-11-11 20:27?作者:胡姗姗乃敏? 浏览:?次全景画是运用多种造型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大型综合艺术,观众在特定的看台上观看,身临其境。全景画之所以产生视幻觉和临场感,透视是重要因素之一。 架上绘画透视与全景画透视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全景画家在全景画创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世界全景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四点透视画法创造性地发展、完善了全景透视画透视理论,为美术技法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 在研究四点透视之前,必须对一般绘画透视规律有所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 一,四点透视与架上绘画透视共性特征 绘画透视主要指焦点透视,萌芽于希腊,完善于欧洲文艺复兴,鼎盛于17、18世纪,统治画界500余年。对于写实性绘画,透视几乎成为画面空间构成不可代替的技法,尤其在照相术发明之前。达·芬奇曾指出: “透视是绘画的缰和舵”,可见其重要程度。 全景画与写实性绘画同属于焦点透视范畴。四点透视原理同架上画相同,其原理是:求点的透视就是看这个点的视线穿透画面上的点,也叫做视线迹法。消点原理亦相同,其原理是:求线段的消点,是由视点做一条与所求线段的平行线交画面上的点即消点。焦点透视的定义是指站在一定的地点,朝着一定的方向,表现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全景画也是如此。 全景画创作与写实性绘画一样,透视技法必须服从画家的视觉效果,透视必须服从构图需要,构图服从主题需要、内容需要,三者从属关系不能颠倒。全景画《赤壁之战》创作过程中,画家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古战场实地考察,兵法研究,准确的把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环境和时代背景,然后才能进行形象运筹,策划程序。内容靠丰富的情节建构,情节表达落实在形象刻画上,靠构图处理。 人物、环境、道具等所有物象均在空间中展现,构图要求既利于表现人物,又合理将诸多要素组织在特定空间。全景画《鲁西南战役一郓城攻坚战》不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画家们将时间设定为午后6点和早晨5点,这样的时空设定,既有利于表现战斗中生动的情节,又增加了时间的跨度,使画面更加耐看,更具可读性及文学性。透视是将上述形象要素进行整合,以表现视觉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信性,使之不出差错,不违原则。 狭义的透视是指画法几何中的中心投影——即焦点透视,强调透视图法的合理性。广义的透视是指空间的渲染、色彩透视、心理空间、清晰度的变化、视错觉表现和其它的绘画技巧的处理方法,如虚实、隐显、取舍、气氛,强调完整的艺术效果。 构图、透视均属于形式范畴,服务于内容,使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二、四点透视与架上画透视的差异性特征 绘画透视学中的各种透视图差别在于对立方体的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透视画面。架上绘画中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二个消失点(二点透视),倾斜透视有三个消失点(三点透视),而全景画透视有4个消失点,故称四点透视。 全景画的差别是观众需站在特定的看台上,可转动视点观看,因此在画面地平线上将产生多个视心。传统的透视学中,画面研究视域只有60度,相当于照相机的50mm~60mm标准镜头,最大表现90度视角范围内的景物。超出正常视域,画面中的物体会产生严重的透视变形。而全景画表现的是360度圆柱内壁形画面,透视表现差异由此产生。 架上绘画左右消点与视点成90度角,四点透视左右消点与视点成180度角。 1、四点透视关系的组成 图2是全景建筑示意图。图中E点为视点,圆周为画面,加上所描绘的对象组成了全景透视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看台的高度是根据地形而定,画面上同观众眼睛等高的一条线(实际是一个水平圆圈)是地平线(视平线)。地平线至画幅底边的高度为视高,视高直接影响看台高度的确定。以上诸因素构成四点透视关系。 2、地平线——视点、视高的选择 全景画构图的核心问题就是地平线——视平线高度(视高)的确立。在透视学中,地平线即天地相交的一条直线,在平视的情况下,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视中线与地面平行,透视学中除倾斜透视外都是平视状态),即与眼睛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地平线的高度即视高。根据人类的视觉经验,视平线较高的画面会产生鸟瞰的效果,观众好像站在高处上看地面,如登高望远,能给人以奇特的感觉,适用于表现旅游景观。中等高度的视平线由于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高较为一致,观者具有自然平和之感,犹如身临其境。全景画通常采用平视状态。 地平线的设定在架上绘画和全景画的区别: 架上绘画:有广阔的自选性、自定性、自由度,可高可低,只要有利于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渲染、情节需要和构图调度,则有多项性选择处理空间。 全景画:无选择性,是特定的,不可变的。 全景画《攻克锦州》视高选择在4米高的土坡上,使观众相当于站在一个土坡上,离画面最近人物距离约18米,观看激烈的战争场面。全景画《郓城攻坚战》落脚点设置在9米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