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教案.doc-本站-德州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1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 州 学 院 化 学 系 教 案(理 论 课) 2010— 2011学年 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 环境监测 授 课 对 象 08级环工 教 师 所 在 教 研 室 环工教研室 选 用 教 材 环境监测(奚旦立) 学 时 / 学 分 54/3 德 州 学 院 化 学 系 理 论 课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 一 章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 2.掌握环境分析与监测的概念、分类3. 掌握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特点、技术方法 4.了解环境分析与监测网络及优先监测5. 掌握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及其重要的标准 6.把握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分析与监测的概念、分类、技术概述 2.优先监测 3.环境标准 难点:1.环境标准 2.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发展动态 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启发式教学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教学课时分配:本章共2学时。 1.1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目的和分类。25min 1.2环境分析与监测对象的特点与选择20min 1.3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概述20min 1.4环境监测环境标准P29思考题;1.5.8.9 参考资料: 1.教材:选用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第三版),该教材包含理论内容和配套的实验内容两部分,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是环保系统优质教材。 2.参考书 (1)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2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掌握环境监测目的、分类、特点、技术及主要环境标准 4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监测在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环境监测定义2环境监测分类3环境优先监测及优先监测污染物 4环境标准的定义,重点讲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5环境标准的分类 6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本节要求: 通过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认识环境监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环境监测的多种分类方法以及各种分类的依据,重点介绍按环境监测目的进行的分类; 通过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点的了解,树立对本课程的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1按监测目的分类 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 污染源监督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 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 污染规律研究监测: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 2按监测对象分类 ①空气监测;②水质监测;③土壤监测;④固体废弃物监测;⑤生物、生态监测; ⑥物理污染监测;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本节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掌握优先监测原则和优先监测污染物;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1.被动监测(污染监测阶段):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对痕量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 2.主动监测(目的监测):20世纪70年代,化学、物理、生物手段对污染进行监测; 化学监测:对污染物分析测试; 物理监测: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是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 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 生态监测: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 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某一化学毒物的含量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其他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相加和拮抗作用。 为寻求危害的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