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部断层解剖及影像表现
赵本华
内容提要
腹部实质脏器影像检查技术
正常影像学表现
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先天变异
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
超声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
腹部CT/MR检查技术
扫描前准备:禁食,CT可口服对比剂
平扫:层厚、层间距
增强扫描
延迟扫描
腹部脏器大体解剖
肝脏(hepar):是人体最大的腺器官,呈楔形,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横膈肌下面,右肋弓内侧,由韧带和丰富的结缔组织固定。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外又分为右后叶上、下段。
胆囊(gallbladder)呈梨形,位于肝下面胆囊窝内,借结缔组织附于肝,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
胰位于腹腔内 横在胃的后方 分头、体、尾三部份。
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
肾脏为成对的蚕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1-2cm。
正常断层影像表现
平扫
增强
肝脏增强
动脉期(注药后约20-30s)
门脉期(65s)
肝实质期(180s)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常见病变影像表现
肝脏(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囊肿、)
胆囊(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癌)
胰腺(胰腺炎、胰腺癌)
脾脏(血管瘤、肿瘤少见)
肾及肾上腺(肾囊肿、肾癌等)
肝血管瘤
血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肝癌
肝癌CT平扫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边缘
不平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内见结节状、
团块状低密度癌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肝右叶巨大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肿瘤
血管
静脉期示:由于
造影剂洗脱,肿瘤呈较低密度。本例见癌肿
侵犯门静脉,门脉左支受压变形,门脉右支
未见显影。
门静脉左
支受压变形
转移瘤
多发性、结节状低密度灶,可见中心性圆形或不规则形坏死为特征。
病灶边缘强化;
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T1WI病灶边缘略高信号,内部呈低信号的所谓“靶征”或“牛眼征
增强扫描常见有壁结节及强化边
肝囊肿
肝硬化
肝硬化:CT平扫示肝脏
左右叶体积缩小,边缘
欠平整,肝裂增宽
脂肪肝
慢性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
结石
胆囊癌
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等度强化
胆囊底部病灶与肝脏分界模糊
急性胰腺炎
单纯性: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边缘模糊
增强可见胰腺实质不均匀轻度强化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胰头癌
胰腺钩突肿大
密度不均匀
肝内胆
管扩张
肾囊肿
肾癌
钙化
轻度强化
肾母细胞瘤
儿童多见,肿瘤一般较大,
内可有出血坏死,不规则低密度区
肾上腺嗜络细胞瘤
较小肿瘤密度均一
较大的可有坏死、
少数有钙化
先天变异
异位肾
马蹄肾
双肾盂、双输尿管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