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与作物生产概要
1土壤胶体的种类 包括无机胶体(黏粒)、有机胶体(腐殖质)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黏粒与与腐殖质相连)。 土壤胶体的构造 微粒核:各类胶体。 土壤胶体 决定电位离子层 双电层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引力强 补偿电位离子层 扩散层 引力弱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具有带电性,能进行离子交换吸收 3.凝聚性和分散性 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各种阳离子在土壤胶体颗粒表面和土壤溶液之间不断进行吸附和解吸的动态过程。 土壤离子交换作用特点 1.是动态平衡过程,可逆反应。 2.等电量交换。 3.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第五章 土壤与作物生产 LOREM IPSUM DOLOR 本章要点:了解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明确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的三相组成的特点,有机质的作用、转化及调节措施,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与作物生产的关系。掌握培肥地力的措施及土壤物理测定和养分测定的技能。 第一节 土壤的固相组成 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 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38% 有机质(占土壤容积的12%) 土壤三相组成 液体:土壤水分20%~30% 气体:空气20%~30% 二、土壤粒级与质地 (一)土壤粒级 将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等级称为土壤粒级。 一般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四个基本粒级。 (二)土壤质地 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制是以粒径0.01mm为标准,将矿物质土粒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两大部分,按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的质量百分含量划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 砂土:松砂土、紧砂土、 砂壤土 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黏土: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砂土类 A通气透水性好,保持水分能力差。 B含矿质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分解快,施肥见效快,但肥效短。保肥能力弱,养分易流失;。 C水少气多,昼夜温差大,早春温度上升快,俗称“热性土”;晚秋温度下降慢。 D土壤容易耕作,耕作质量好。 植物出苗快,易于保全苗,易发根和根系深扎,但根系固着不牢; “发小苗不发老苗”。 黏土类 A通气透水性差,保持水分能力强。B含矿质养分含量高,有机质分解慢,施肥见效慢,但肥效长。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流失;。C水多气少,昼夜温差小,早春温度上升慢,俗称“冷性土”。D土壤不容易耕作,耕作质量差。 壤土类 是介于砂土与黏土之间的一种机械组成类型。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生长发育,是植物高产稳产的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质地的利用与改良 1.客土法 砂掺黏,黏掺砂。 2.翻混土层 采用深翻使砂黏混合。 3.施用有机肥料 是改良土壤质地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方法。 三、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形态 1.新鲜的有机物质 刚进入土壤,基本上未受到微生物的分解10~15% 的那些动、植物残体。 2.半腐解的有机物质 指已被微生物分解,失去原来生物特征,多呈暗裼色的碎屑和小块。 3.腐殖质 (占85%~90%)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残体在腐殖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与土壤矿物质紧密结合。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指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与难分解的残留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又重新合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性质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即腐殖质的过程。 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1.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C/N) 2.土壤水、气、热状况 3.土壤酸碱性 4. 灰分元素 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产的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