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3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新人教版

* 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马鬃( ) 奥秘( ) 脊背( )  装订( ) 红薯( )  掺和( ) zōnɡ ào jǐ dìnɡ shǔ chān 字词知识 2.多音字 shì(似的) sì(酷似)    mó(磨磨蹭蹭) mò(磨盘)    cī(参差不齐) hōng(哄堂大笑) hǒng(哄骗) hòng(起哄)    chā(差别) chà(差劲) chāi(差使) 哄 差 似 磨 字词知识 3.形近字 塾shú(私塾) 熟shú(熟悉)   覆fù(翻来覆去) 履lǚ(西装革履)   嘲cháo(嘲笑) 潮cháo(潮水)   鬃zōnɡ(马鬃) 鬓bìn(鬓角) 字词知识 4.近义词辨析 翻来覆去  辗转反侧 求同 两个词都含有“来回翻动身体”的意思。 辨异 “翻来覆去”形容来回翻身,也指多次重复。如:这件事我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辗转反侧”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无法入睡,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如:她心乱如麻,辗转反侧,竟一夜未眠。 字词知识 5.重要词语释义 凄惨: 奥秘: 调教: 磨磨蹭蹭: 知书识礼: 幽默: 欣慰: 训斥: 忘本: 翻来覆去: 凄凉悲惨。 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调理教导(多指儿童)。 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达理”。 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喜欢而心安。 训诫和斥责。 境遇变好之后忘掉自己原来的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作者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原名史承汉。生于1923年10月,山西定襄人。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温泉》《牛汉诗选》等;散文集《牛汉散文》《童年牧歌》等。 理解文题 “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作者童年时代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小学教科书,也是指作者人生的第一课。作者以此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苦难的读书生活。 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贫穷、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牛汉的“第一本书”折射出当时中国农村生活的苦难、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它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作者通过这本书讴歌了人间的真情,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 文章脉络 重难点探究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它有何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重难点探究 2.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又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重难点探究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做教师的经验感觉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去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经济、文化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地思考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