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阶循环卸载技术在屋盖卸载施工中的应用(张元春)概要.doc

多阶循环卸载技术在屋盖卸载施工中的应用(张元春)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阶循环卸载技术在屋盖卸载施工中的应用(张元春)概要

多阶循环卸载技术在屋盖卸载施工中的应用 张元春 (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100161) 【摘要】 钢结构安装工程的卸载是一个动态过程,安装施工阶段的约束条件、荷载条件和使用阶段设计约束条件、荷载条件差异较大,需做大量的空间受力计算。必须以体系转化为原则,以变形协调为核心,实时监控为保障,建立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保证钢结构安装卸载安全、可靠地进行。本文以准格尔旗某体育中心体育场为工程背景,对典型大悬挑钢管桁架钢结构施工时所采用的钢管临时支撑系统进行分区多阶循环卸载模拟,介绍了屋盖受力体系转换过程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 大悬臂 临时支撑 卸载 施工技术 【引言】 在大跨度、悬挑钢结构施工中,往往用到临时支撑。结构施工完成后,在拆除这些临时支撑时,应对临时支撑进行卸载,使钢结构从带支撑受力状态平缓过渡到到设计要求的受力状态。卸载是支撑逐步退出工作,结构逐步参与工作的受力转化过程。大型钢结构支撑卸载有支撑反力大、卸载点数多、卸载点分布广等特点。力的转化瞬间完成,在卸载时必须要有细致的工况模拟分析做基础,若支承力释放不合理,会造成结构破坏或支撑体系逐步失稳而倒塌的严重后果。 目前,常用的卸载方法有切割法、同步等距卸载法、同步等比卸载法、砂箱卸载法等,实际工程中则须根据结构施工阶段计算模拟分析结果及现场条件选用合适的卸载方法。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大陆体育中心施工中,施工单位通过大量的工况模拟计算,选择了多阶、循环分区卸载的工艺,顺利完成了该工程大悬臂钢结构屋盖体系的施工任务。 一、工程概况 某体育中心体育场钢结构屋盖为大悬臂空间管桁架结构,平面宽247m,长264m,分为A、B、C、D、E、B’、C’、D’共8个温度区,由64榀主桁架、 其余由次桁架及各温度区间装饰桁架构成(见图1),共中A、E区各9榀主桁架,C、C’区各7榀主桁架,共它各区每区为8榀主桁架,每榀主桁架通过撑杆与支座球连接(见图2),钢结构总量2300吨。主、次桁架及装饰桁架形式见图3所示,主桁架截面为倒三角形,主桁架最大悬挑跨度40m,安装高度54m,最小悬挑跨度16m,安装高度26m,构件最重25t,最轻10t ,次桁架与装饰桁架均为立体桁架,次桁架安装与主桁架弦管为相贯焊接。 图1 桁架分布示意图 二、临时支撑体系及结构传力分析 1.临时支撑体系设计 由于各主桁架及支座撑杆与下部球支座需要在各分区结构安装合拢完成后方能进行最终焊接,因此,需要对各主桁架的预设支点下部设置临时支撑,该临时支撑在各分区桁架合拢完成后即可卸载。在施工过程中,各主-次桁架的重量全部落在临时支撑和支座球节点上(见图3) 图3 现场支撑体系布置图 2.结构理论传力路线与卸载施工时传力路线 (1)原设计传力路线,屋盖主要传力形式为:屋面板 檩条 主、次桁架 支 座 下部混凝土 基础。 (2)结构卸载前传力路线,主-次桁架屋盖传力形式为:屋面结构(主、次桁架) 支 座和临时支撑 下部混凝土 基础。 三、卸载工况分析 1.模型及荷载条件 (1)模型:直接采用原设计提供的模型进行计算; (2)支座边界条件:桁架与下部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为铰接; (3)重力荷载:取结构自重; (4)施工荷载:考虑卸载过程中结构上部无任何活荷载,只考虑支座位移荷载; (5)温度荷载:根据初步分析,结构温度所引起的位移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进行卸载分析时不考虑温度作用。但为保证初始应力状态,卸载时的温度尽量在桁架拼装合拢的温度范围之内。 本施工工况分析时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卸载时当天风力不能超过4级。 2.工况模拟结果(取C区进行卸载模拟分析,共计7个卸载点) (1)卸载方法的选择 通过模拟分析,C区主体结构在无支撑的状态下各主桁架卸载全部完成后数据见表(一) 表(一) 桁架编号 卸载点编号 卸载前支座反力(KN) 卸载后理论挠度(mm) 卸载后实际挠度(mm) C-1反 56 48.23 6.7 7.2 C-2反 55 53.12 5.6 6.3 C-3反 54 52.98 5.2 5.9 C-4反 53 53.26 5.1 6.0 C-5反 52 53.29 5.3 6.4 C-6反 51 53.46 5.7 6.9 C-7反 50 48.69 6.8 7.6 卸载前最大支座反力为53.46KN,最大挠度为6.8mm。 综上表信息可知,卸载前最大支座反力为53.46KN,最大挠度为6.8mm。7个卸载点位置的卸载后挠度基本一致,因此选用同步等距卸载法,并对各卸载分步的结构应力状况及变形状况进行分析。 在保证各支撑点反力不超过临时支撑架、千斤顶承载力及尽量使桁架结构本身应力变化 均匀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