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二次回归连贯设计与数据分析.ppt.ppt
林 松 毅 二次回归连贯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概念 在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的基础上,补充少量试验点即星号点,进行二次回归设计的方法,称为二次回归连贯设计。 对于线性回归方程失拟的场合,欲充分利用一次回归试验信息,再继续寻求二次回归方程,以满足实际需要,连贯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二、主要步骤 1、已有基础:一次正交设计 将一次回归正交设计中,水平1与-1的试验点和零水平试验点分别作为 mc 与 m0 。 2、再补充星号点 mr 编制组合设计方案,寻求二次回归方程。 三、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原来的信息 2、转换式 二次连贯设计与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不同,因素编码仍通用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的编码公式。 3、扩大了试验范围,在一次试验时要留有余地。 4、使得 mc 点是整数,mr 各点是小数 5、二次回归连贯设计的基本公式同于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 连贯设计 例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寻求镓溶液导电率与因素 Z1(镓的浓度)和 Z2(苛性碱浓度)的二次回归方程。 30 20 83.7 25.8 Z1′(-r) 90 30 Z1j (-1) 120 50 Z0j (0) 150 70 Z2j (1) 156.3 74.2 Z2′ (r) Z2 Z1 Zj (Xj ) X0 X1 (Z2 ) X2 (Z2 ) X1X2 X12(x1′) X22(x2′) Yi Yi2 1 1(70) 1(150) 1 1(0.423) 1(0.423) 5.0 25.00 1 1(70) -1(90) -1 1(0.423) 1(0.423) 6.7 44.89 1 -1(30) 1(150) -1 1(0.423) 1(0.423) 8.5 72.25 1 -1(30) -1(90) 1 1(0.423) 1(0.423) 2.0 4.00 1 1.21(74.2) 0(120) 0 r2(0.887) 0(-0.577) 5.9 34.81 1 -1.21(25.8) 0(120) 0 r2(0.887) 0(-0.577) 4.9 24.01 1 0(50) 1.21(156.3) 0 0(-0.577) r2(0.887) 5.8 33.64 1 0(50) -1.21(83.7) 0 0(-0.577) r2(0.887) 2.9 8.41 1 0(50) 0(120) 0 0(-0.577) 0(-0.577) 2.8 7.84 1 0(50) 0(120) 0 0(-0.577) 0(-0.577) 3.2 10.24 1 0(50) 0(120) 0 0(-0.577) 0(-0.577) 3.4 11.56 1 0(50) 0(120) 0 0(-0.577) 0(-0.577) 3.0 9.00 Dj 12 6.928 6.928 4 4.287 4.287 S=41.7499 f= 11 Se=0.200 Fe=3 S回=40.616 f回=5 SR=1.133,fR=6 Slf=0.933,flf=3 Bj 54.100 2.410 8.309 -8.200 6.796 3.722 bj 4.508 0.348 1.199 -2.050 1.585 0.868 Sj 243.901 0.838 9.965 16.810 10.772 3.231 Fj 12.57 169.48 252.15 161.58 48.46 aj 0.05 0.01 0.01 0.01 0.01 1 mc 2 3 4 5 mr 6 7 8 9 m0 10 11 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