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玉(石)器上发现指南针及其上的东、南、西、北古文字.doc

三星堆玉(石)器上发现指南针及其上的东、南、西、北古文字.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星堆玉(石)器上发现指南针及其上的东、南、西、北古文字.doc

三星堆玉(石)器上发现指南针及其上的东、南、西、北古文字新释 最近以来,在成都民间收藏族的藏品中,发现一件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极高的玉(石)器,它是由七块玉(石)板拼接而成,正面是图形,反面是古文字,特别是在第4块玉(石)板上的中间,有一个园形图案,其上放置了一个类似半个“地球”的东西。在这个“地球”的顶部(北极)有一个直径4cm的小洞,其中插上一支玉(石)的指南针,在园形图案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古文字。由于学科的专业知识原因,与我们地质填图时罗盘上的东南西北的方位字一样,除东字外,其余南、西、北三个字均与甲骨文不同,这一发现,不但会改写中国指南针的发现史,作者对文字学家对甲骨文中的东、南、西、北四个字做了另类的独特的解释。 一、关于指南针的文献简介 从目前人们的知识来讲,指南针是一种用以判别方向的仪器。但在古代,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有着巨大的实用意义,直至今天其实用性是可想而知的。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早有慈石吸铁的记载,例如,《菅子·地数》中有:“上有慈石者,下有铁,……”,《吕氏春秋》中有:“磁石吸铁”的记载。古代的科学家发现这种磁化现象后,制成所谓的“指南鱼”、“指南龟”,而后为了使用方便最终制成了“指南针”。其实在“指南针”出现之前,还有一种叫做“司南”的仪器,它也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司南”的形状就是目前电视节目中(中央十套)的片头所播放出来的画面中的那个像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吃饭时的“勺子”。 关于“司南”,文献[1]中称:“形状像勺,底园,可在平滑的地板上转动,静止时,勺柄即指南方”。东汉王充在《论衡·贯应》篇中称:“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是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盘上,盘的四周刻有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与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四维(乾、坤、巽、艮)共二十四向,用以配合司南定向(见图9,10)。 此外,在南宋时的《萍河可谈》和《事林广记》、北宋的《因话录》、元朝的《海道经》、《大元海运记》、《真腊风土记》等等,都有指南针的记载。指南针的发明在13—14世纪才传入西方。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技史·天学》中提到,在18世纪初,中国山西出一个罗盘制造专家姚乔林[2]。 在三星堆玉(石)器上发现指南针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种认为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观点会彻底被推翻的,文献中提及的黄帝发明指南车,但至今只是推测,未见考古实物,三星堆地区玉(石)器上指南针的发现把中国指南针的发现史推到伏羲时代。 三星堆发现的指南针是玉(石)的,不会转动,是象征性的,可能当时已有会转动的实物,当时古蜀人已经使用铁器来耕田了。 二、三星堆玉(石)器上的“东”、“南”、“西”、“北”古文字的新释 1.关于“东”字 在文献[3]中公布了“东”字的四种形状(写法),它们是:在小篆(秦篆)中,“东”字有80种形状(写法),它们与甲骨文中的“东”字写法大同小异。文字学家对此字的解释是:“字形象两端无底的口袋,以绳束口之形”,“本意是口袋,借用表示方向名词”、这一解释对甲骨文中“东”字的上述第四种写法颇为吻合,但口袋里应当是装有东西的,否则口袋不会鼓起来。因此,装东西也是合理的,因而出现了在口袋中添上“一”、“二”或“X”等形式。 在三星堆玉(石)器上的“东”字写法与甲骨文一样,它的形状(写法)是“”,也像是一个两头是用绳子束起来的口袋,不过古人考虑的周全,在口袋装了一点点东西,这似乎是在表明,东西装的少走起路轻快,很快可以到达目的地(方向)。 我们认为,这个“东”字可能是否有另外一种解释,因为我们在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石)器上,在一幅浮凿了城墙的墙头角上,看到了悬挂灯笼的浮雕图像,我们认为,这个“东”字可能是表示指示方向的灯笼。就如同水浒传中那个开店的店门口悬挂了灯笼一样。用灯笼来解释“东”字是否更合适些?在古蜀国那个时代用口袋装粮食可能性小,在物质十分匮乏的那个时代,装大量的东西更不可能,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所以,“东”字的另一种解释是古人在表示庆贺或在宫殿门口悬挂(当时古蜀国有砖筑城墙)的灯笼,表示指引来庆贺的人群或方向,故出现指方向的“东”字。 我们在一幅由10块玉(石)板拼构成的长画卷中(玉板为60×30×2cm),看到,画卷中的正面是一幅敌我双方对垒的战争场面,画卷四周有文字,而画卷的反面是一幅农民种地放牧的情景,画卷四周也有文字,在后者画卷上有“东”字(图11),这个“东”字中间是二横的,而在另外的玉简上,有一个我们解释是个“陈”字的古文字中(图12),这个“东”是一横的,看来在古蜀国的古文字中,“东”字中有一横的,也有二横的。玉简上的古文字与我们报导的古蜀文字在风格、类型上完全一样[4]。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