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气垫轨道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气垫轨道实验.doc

氣墊軌道實驗 【前言】 伽利略的等加速度運動實驗是怎麼作的?他用什麼計時器?他是怎樣發現加速度運動的物體,每單位時間距離的變化和時間的關係? 牛頓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提出F = ma的? 我們所使用的器材,當然是比伽利略時代和牛頓時代精密多了,我們是不是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呢? 在本實驗中,我們利用無摩擦的氣墊軌道,進行ABC三部分的實驗(A、牛頓第二運動定律,B、斜面運動,C、碰撞實驗)除了瞭解相關物理定律之外,還期望達到下面幾個目的: 利用等加速度運動公式及光電計時器的計時功能,設計及討論測量速度、加速度的方法。 練習數據處理與分析,並瞭解最小平方法中截距、斜率、相關係數的意義。 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控制變因的方法。 學習實驗報告的寫法及數據的分析。 【注意事項】 氣墊軌道簡介:氣墊軌道的主體是一個空心的三角柱,氣流由送風機送入空腔,然後由柱面的小孔噴出,噴出的氣流在軌道和滑車間形成一層氣墊,因此大大減少了相對運動時的摩擦力。 氣墊軌道使用注意事項:未開送風機前,切勿將滑車置於軌道上,在關送風機前,切記先將滑車取下,以免氣墊軌道受損。 單位:請用MKS制 實驗A:牛頓第二定律 【原理】 等加速度運動公式:,, 光電計時器的功能3和功能6。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F = ma。(想一想,在這個實驗中,F, m, a各是指什麼?) 【器材】 氣墊軌道及相關配件、送風機、滑車一台、棉線、光電計時器及光電閘、尺 【步驟】 軌道調整水平。(要怎麼調?如果沒調水平會怎麼樣?) 加速度a怎麼量?(光電閘可以用1~3個) 先任意選擇一個外力,利用光電計時器的功能3的計時原理及等加速度運動公式,設計測量加速度a的方法。請寫下(並畫圖輔助)你們的測量加速度a的方法。根據你的方法,測量幾次,驗證一下你的實驗值和理論值是否很接近。 利用光電計時器的功能6設計測量加速度a的方法。 固定質量m(要怎麼固定?如果沒固定會怎樣?),改變不同的外力F,測量加速度a。 作F-a的關係圖: 以外力F為橫軸,加速度a為縱軸,用最小平方法求出截距、斜率、相關係數。所算出之斜率代表什麼物理意義? 以F為縱軸,a為橫軸,用最小平方法求出截距、斜率、相關係數。 請從這二種方法所求得的截距、斜率,推算出質量及摩擦力的實驗值,並和理論值作比較。 這二種方法所求得的相關係數有什麼關係? 【問題】 你是如何測量加速度的,請繪圖及敘述您的方法。 為什麼不作『固定a,作F-m關係圖』? 實驗Β:斜面運動 【原理】 等加速度運動:,, 光電計時器的功能3和功能6。 紙帶打點計時法(頻率:10Hz) 【器材】 氣墊軌道及相關配件、送風機、滑車一台、光電計時器及光電閘、尺、量角器 【步驟】 讓氣墊軌道與桌面傾斜θ角。 利用光電計時器功能3,設計實驗,證明當斜面傾斜角固定時,滑車通過的距離S與所用的時間t的平方成正比。 利用光電計時器功能6,設計實驗,證明當斜面傾斜角固定時,滑車通過距離S的末速和通過距離S所用的時間t成正比。 利用光電計時器功能3,設計實驗,證明當斜面傾斜角固定時,不同質量的滑車,加速度相等。 同步驟4,改用光電計時器功能6。 改變傾斜角θ,對步驟2、3、4、5的結果會有哪些影響? 利用火花打點,計算(怎麼算?)滑車的加速度。你是如何測量加速度的,請繪圖及敘述您的方法。 將氣墊軌道調水平,(1)利用火花打點,看滑車是否等速度運動。(2) 利用光電計時器的功能(功能幾?),看滑車是否等速度運動。 【問題】 伽利略當時可沒有氣墊軌道及光電計時器。你知道伽利略是怎麼進行斜面實驗的嗎?他是怎麼去除軌道的摩擦力?他怎麼計時? 伽利略當年作斜面實驗的目的是什麼?他從這個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從『當斜面傾斜角固定時,滑車通過的距離S與所用的時間t的平方成正比』是否可以推論到『落體的速度與時間成正比』? 實驗C:碰撞實驗 【原理】 動量守恆定律。(內容是什麼?什麼條件下適用?) 能量守恆定律。(內容是什麼?什麼條件下適用?) 【器材】 氣墊軌道及相關配件、滑車二台、光電計時器及光電閘、黏土 【步驟】 取二滑車,用黏土修正使m1 = m2。 令m2置於軌道上,以手用各種不同的力量推m1,使與碰撞m2,測量二車在碰撞前和碰撞後的速度。(功能幾?怎麼用?) 使m1 ,m2質量不等(如m1 =2 m2),重複上一步驟。 作Pi-Pf(初動量-末動量)及Ei-Ef(初動能-末動能)之關係圖,並解釋圖形之意義(提示:在關係圖上劃上斜率等於1的線,想想,這條線代表什麼意思?實驗所得到的數據點和這條線的關係為何?)。 【問題】 碰撞前後,動量是否守恆?為什麼? 碰撞前後,動能是否守恆?為什麼? 綜合問題 在上述的實驗中,我們是不是完全去除了摩擦力的影響?如果沒有,能不能估計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