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2 中华书局版.pptVIP

2017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2 中华书局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2 中华书局版

* 第十六课 俄国 农奴制改革 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国徽为盾徽。 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 老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 鹰爪象征皇权, 图形上的一匹白马和骑士 代表着莫斯科 一.俄国发展的历程 偏僻的小乡村 12世纪建成 13世纪为蒙古 金帐汗国 统治下得一个小邦 14世纪为 莫斯科公园 15 世 纪 独 立 1547年莫斯科 大公伊凡四世 加冕后改称沙皇, 从此莫斯科公国 发展为沙皇俄国 二.俄国的扩张 沙皇俄国在欧洲的扩张 1.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开始的扩张—吞并整个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2. 彼得大帝的扩张(18世纪初) —夺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3.叶卡特林娜二世的扩张(18世纪中,末期) —夺得黑海出海口和瓜分波兰 沙皇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1.对中亚的吞并 2.对中国的侵略 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中俄的《尼布楚条约》 三.俄国的农奴制 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地租为主要的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在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 农民 奴隶的区别 农奴: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 农民: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动动手 奴隶 农奴 农民 有人身自由的人 会说话的工具 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克里米亚战争 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是说“克里木”即 ”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想一想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 俄国以失败而告终, 想一想,它失败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固守封建农奴制(其它原因:内部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军事落后等) 英国(胜利的原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技术先进。 俄国农奴暴动的次数 四.农奴制的改革 1.改革的原因 ⑴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⑵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矛盾。(直接原因) ⑶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统治激起了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工人和士兵暴动此起彼伏,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只有两种可能 革命 改革 自下而上,农民暴动 自上而下,农奴制改革 2.改革时间: 1861年,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3.改革的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4.内容 规定: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买卖、开办和经营工厂、手工作坊的自由,有受教育、服兵役、起诉等权利,有自由通婚和处理家庭事务的权利,地主不得交换、买卖农奴;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农民的份地可赎买成私产。农民在赎买份地之前,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交纳货币代役租和工役租;地主要求赎买份地的赎金要一次付清。为此,国家鉴于许多农民无力一次偿付赎金,由政府给农民贷款,农民则可先偿付国家赎金的1/5或1/4,余者分49年内偿还,每年还6%;在划地界时,农民在得到应得的份额后,地主可从农民原种份地中割去其中最好的部分,称为“割地”;为了加强对农民的管理,保留村社制,实行连环保等等。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一系列改革的开端。60年代至70年代上半期,沙皇政府又实行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地方自治局改革、市政改革、司法改革和军事改革等等。 改革中的地主与自由派的各自主张 地主——农奴主阶级始终持顽固反对立场,自由派——(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带土地解放农民,但要实行赎买,旨在促使农民分化,走普鲁士式的农业资本主义道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首的平民知识分子鲜明地提出无偿解放农民的主张 6.实质 是对农奴的一场残酷掠夺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局限性: 积极性:1861年的改革虽然保留许多农奴制残余,如工役制,但是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化,促使俄国的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化。 五.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反封——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如:①1905年革命②斯托雷平土地改革③二月革命) 比较俄国1861 年改革与美国 废除黑人奴隶 制度的异同 练一练 相同点:①都是19世纪60年代 ②内容都废除了奴隶制 ③影响上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方式上:美国无条件废除,更彻底一些。俄国有条件的废除,以赎买土地的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