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与规划中常用的理论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三个理论 1、城市最佳规模理论 2、空间吸聚理论 3、城市网络结构形态理论 几个概念: ——城市网络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两个经验法则而展开的 1913年德国学者奥埃贝奇提出区域内城市按人口规模呈由大到小、由少到多的有规律的序列分布 1939年美国学者杰佛逊提出了首位城市法则: 首位城市(该国或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的规模往往比其它城市大得多。 首位度: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的比值 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的差异都可以用对数正态和帕雷托分布清晰地表示出来。 城市人口规模 频率百分比 区域城市网络的对数正态分布表现 1949年哲夫用指数关系综合奥埃贝奇和杰佛逊的法则,提出了一个修正后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其公式为:PiRiq=K。(2分) 这样在q=1时,为等级规模分布 q≥1为首位型分布,且q越大,反映首位城市特征突出 q≤1仍为等级规模分布,但中等城市较发育,且q越小,这一特征越明显 q=0时或趋向无穷大时,表示所有城市一般大或只有一个城市 式中:Pi——规模排序第i位城市的人口; P1——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 ri——规模排序第i位城市的位序; q——常数 如果对上式作对数变换: 以上两个式子在概括国家或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当q=1时就是Zipf模式描述的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实际上是帕累托分布的一种特例。 (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理论 重点:四个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特征 二、空间扩散理论和现代区域相互作作用理论 (一)空间引力理论和潜力理论 1、断裂点理论 2、模型及其应用 (二)核心边缘理论 1、理论的提出者:弗里德曼 2、主要思想 (三)空间扩散方式 六种扩散方式 (四)效应差异理论 1、回流效应 2、扩散效应 三、区域空间发展的空间组织与增长极核理论 (一)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 威廉逊的“倒U字形”观点 经济增长速度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二)增长极核理论 1、提出者 2、主要观点 3、应用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