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原子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原子结构.ppt

* * 原子结构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电子发现历程: 1858年,普吕克尔发现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 1876年,戈德斯坦认为荧光是由玻璃受到阴极发 出的某种射线撞击引起的----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两种观点 赫兹:认为阴极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 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 发现阴极射线穿透薄铝片,认为只有光才能穿过实物。 阴极射线微粒比原子还小。 阴极射线微粒比荷 1890年,舒斯特认为是氢离子比荷的千倍以上 1897年,考夫曼测得的比荷要比汤姆孙精确 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这种粒子的比荷-----电子 电子发现历程: 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1910年,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测定电子的电荷和电子的质量,并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 的整数倍。 原子的结构模型: 1898年,汤姆孙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1903年,勒纳德:用高速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发现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 原子是“实心”的 原子不是“实心”的 1909年,卢瑟福是α粒子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1911年,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原子核),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结构模型: 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 能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核电荷数=质子数。 能估计出原子核的半径 确定核半径的数量级为 原子内部非常“空旷” 氢原子光谱 发射光谱 连续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线状光谱 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的发射出的一条条不连续谱线是线状光谱。如氢气放电管获得的氢原子光谱。 吸收光谱 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低温物质吸收后产生的不连续光谱。如太阳光谱,在酒精灯上撒食盐得到的光谱 原子的特征谱线 原子的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各种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所以可以利用原子的线状谱线和吸收谱线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优点是灵敏度高。 氢原子的特征谱线 装置+氢原子光谱P55 1885年,巴耳末公式 波长不连续、分立的 经典理论的困难 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既然电子在周期性运动,它的电磁场在周期性的变化,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又会激发电磁波,电子会失去能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事实表明原子是个相当稳定的系统。 困难1 困难2 按经典电磁理论,电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就是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电子失去能量后离核越来越近,转的也快,这个变化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原子辐射出来的各种频率(波长)的光的光谱总是连续的,而实际上看到的是分立的线状谱。 经典物理学理论能应用于宏观物体,而不能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