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书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7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书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书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 愤 ———————————————————————— □陆 游 三、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4)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作家剪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一生坚守抗金救国信念。 诗词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多用夸张、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但大多诗歌的主题主要表现为渴望恢复祖国的统一。著有诗集《剑南诗稿》,文集《渭南文集》,词作有《诉衷情》《秋波媚》《卜算子》《钗头凤》等。 二、资料存盘 本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三、意旨探微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发他的抗敌抱负;后两联说现在,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了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1.如何理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两句诗? 【参考思路】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2.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参考思路】 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 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涵着豪壮的感情。 1.追怀往事,愤激辛酸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当年,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但如今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蕴涵着无比愤激和辛酸的感情。 2.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颈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3.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4.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的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5.叙议结合,内容丰富 全诗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以愤慨为基调,以典型材料作高度的艺术概括,或叙或议,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感情充沛。 6.立誓报国,至死不渝 岁月不尽,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诗人为之痛心疾首。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许。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陆游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报国大业。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书 愤 □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