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和其历史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摘 要 提起陈子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诗,国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位初唐的杰出诗人,不仅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造诣是一个有才之士,还是一个有见识有勇气的侠肝义胆之人。本文以陈子昂诗歌为线索来研究陈子昂的风格,重点论述他提出了诗歌理论,研究其诗歌理论的产生的原因乃至对后代的影响,品读历史诗歌,追忆优美的文学气息。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意义 目 录 引 言 ………………………………………………………………… 4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产生 ……………………………………… 5 陈子昂所处时代的背景 ………………………………… 5 抓住文学历史的契机勇于改革 ………………………… 6 谈《修竹篇序》中风骨论与兴寄论 ………………………… 7 《修竹篇序》中的理论…………………………………… 7 关于风骨论和兴寄论 …………………………………… 8 陈子昂诗歌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 9 陈子昂诗歌理论革新的意义 …………………………… 9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影响 ………………………………… 10 结 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 12 论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 引言 唐代诗坛能人才子无数,佳篇名作数以万计。初唐近百年中,就有许多诗人对以往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相应的文学革新的主张。其中最著名,最具影响的是初唐诗歌革新者当属陈子昂。陈子昂,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遂宁市)人。据史料记载,他年少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因为曾担任右拾遗,所以后世又称其为陈拾遗,擅长写作,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陈子昂生活在武则天执政的时代,政治的改革,制度的改革,措施的变更,一系列的全面变化让唐朝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自己的经济和对外的进出口贸易。人们的生活由温饱发展到富裕,故此,人们开始追逐文化知识生活,而从初唐时期一直沿袭的六朝绮靡柔丽的文风已慢慢显示出与时代变更所要求格格不入的弊端来,此时文坛文风的改革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诗人都为此做出了努力,如“初唐四杰”,但没有扭转时代文风。 此时陈子昂已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文学革新势在必行,而什么样的文风适合现在的唐朝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此刻的唐朝正如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朝气蓬勃,雄姿英发。纤细柔弱的词语肯定表达不出矫健少年的气概,这时的陈子昂想到了汉魏时期的文风,风格雄浑苍劲,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与此时繁荣发展的唐朝交映生辉,相辅相成。与此同时,文人墨客的投笔从戎,远征塞外的豪情壮志,边疆的奇异风光,都给边塞的诗人无穷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借物抒情和借物言志成了不可小觑的新生文坛力量,而这种手法和前人《诗经》中的兴寄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而,陈子昂在新旧过渡的时期提出了“风骨论”与“兴寄论”。 一、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产生 (一)陈子昂所处时代的背景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的“风骨”与“寄兴”论的诗歌主张与他的文学观,一生际遇密切相连的。他的高祖好道,最终隐遁于深山,而陈子昂的祖父,父亲又以儒术传家,二人都是隐而未仕。儒道相连的家庭环境对陈子昂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他既有豪侠仗义的一面,也有着静默的一面。虽然佛家思想对他也有影响,但他的影响他一生的还是儒家的兼济天下的积极出仕思想。这些互相联系互相矛盾的各种思想深刻着影响他的文学思想,而晚年的他更加专注于《老子》和《易》的研究,这在他的诗歌主张中有着直接的表现。 就当时社会发展而言,唐王朝建立之初,统治文坛的仍然是六朝绮靡柔弱的文风。由于这种文风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被新的风格取代,又加之唐初统治者出于“润色鸿业”的需要,使得这种不良的诗风沿袭至初唐。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这种柔弱的文风与经济繁荣,国力强胜的唐王朝格格不入。唐王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动乱变更,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庶族的经济力量有所增强,人们的生活安定,手工业日渐兴盛,整个社会富含生机充满了活力,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广阔的社会生活都应该在诗文中有所体现,而六朝文风已经不能更好地再现丰富的社会生活了,因此需要一种表现大唐气象的积进文风来代替这种伤感颓废的六朝文风。又唐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大量庶族文人有机会入主文坛,他们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参与欲,并自觉地用诗文干预政治。在诗文创作中他们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如魏徽《述怀》写到“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人生感意气。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