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技术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药 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技术改造项目 1.2 项目建设基本内容 (1).建设研发中心办公、试验研究、技术平台、中试生产车间等硬件场所。   (2).建成中药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制剂技术平台、分析检测技术平台、药物筛选和安全性评价(GLP)平台、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管理系统。 1.3 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 即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1.4 项目建设地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资金来源为:单位自筹400万元,占总投资的31.25%;区域内4家制药企业联合投资880万元,占总投资的68.75%。 1.6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年平均营业收入1240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909.52万元,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65.88万元,年平均增值税38.02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263.52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为20.59%,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1.44%(所得税前)和17.48%(所得税后),均远高于本项目设定的8%的基准值,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分别为989.38万元(所得税前)和664.80万元(所得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为税前5.05年,税后5.55年(含建设期1年)。 1.7 报告研究结论及建议 (1)本项目在中心现有条件上进行建设,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也节省了投资成本。   (2)研发中心的组建,将推动中药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国内新药研发能力,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建设,符合我国鼓励企业创新的产业政策。   (3)项目建设成功,将全面缩短区域内中医药产品研究开发的时间进程,推进企业主要产品寻求技术保护、专利保护的进程,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创佳绩赢得更大机会。   (4)将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大量质量稳定、疗效可靠、适应范围广、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5)将为社会、研究人员(博士、硕士)提供研究实验条件,为国家、社会减轻科研负担。   (6)该项目选址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财、物均可利用高新开发区的有利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周边无污染源,因此该项目选址优势明显。   (7)初步分析表明,本项目定位准确,投资清晰,产业链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巨大,可行性高,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本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2.1 企业基本情况 2.1.1 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 住 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 注册时间:*************** 企业类型:********** 经营范围:********************** ***********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成立于*****年,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中心主要从事中药的现代化培育及人工种植与推广,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选育中药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提高活性成分含量。将研发平台延伸到市外、省外,与省内外的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技术合作机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 亿美元。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 1141 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1997 年年销售额超过1 亿元的中药新药50 个品种以上。   近年来,中药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引入了超临界、多功能强制循环、罐组式连续逆循环、大孔吸附树脂、膜分离提取、分离技术;沸腾造粒、中药脂质体质制剂、泡沫剂、滴丸剂等制剂技术开始用于生产;标准指纹图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开始应用。   在中药产业发展创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