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攻击行为.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从未消失。在现实生活中,大到部落、民族、国家间的战争,小至个人间的口角、诽谤、抢劫、谋杀。 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尽力抑恶扬善,但攻击行为仍伴随人类存在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人类的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攻击行为?如何去正确认识攻击行为?怎样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攻击行为呢? 2、攻击行为必须是外显的行为 攻击行为是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只是感情、动机、态度等内在心理状态。愤怒可能对攻击行为起动机作用,但不意味着就构成了行为事实。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伤害动机,图谋伤害他人,但没有通过动作或语言表达出来,那么这个人就还没有构成攻击行为。例如,想打人还没动手,想骂人还没有开口。因为攻击举动未外显,所不能说构成攻击行为。 1、反社会攻击行为 有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并且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均属于反社会攻击行为,即不为社会所认可的攻击行为。 如打群架、凶杀、进行人身攻击等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风气、破坏人们平静幸福的工作与生活等行为。这类反社会攻击为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与唾弃,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允许他们的故作非为,对此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来惩罚它们、限制它们。 2、亲社会攻击行为 亲社会,即符合社会准则。亲社会攻击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团体的利益,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所做出的攻击行为。 例如,依法抢毙;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打击偷盗、严惩贪污吏等。这类攻击行为对社会是必要的,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因而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与拥护。同时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力。 3、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这是一种介于亲社会攻击行为与反社会攻击行为之间的一种攻击行为。这种行为虽然不是社会所必要的,但也不违背社会准则与规范,是一种违反公认的道德标准、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行为。 例如,一个女孩子出于正当防卫打伤一个企业强奸她的男人;父母亲为了教育子女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惩罚行为,都是被社会认可的行为。 按照攻击行为的目的的,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对性攻击。 延吉3.29、4.01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成功告破 宝安劫杀案引中央关注批示 深圳掀打黑风暴 长沙街头发生持枪抢劫案1男子中枪死亡 敌对性攻击:如果攻击者只是想让受害者遭遇不幸,目的在于复仇和教训对方的话,那么,这就是目的性攻击。 如打群架、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校园枪击案绝大多数是目的性攻击,攻击者的目标在于对他人或社会实施报复或发泄不满。马加爵事件、杨佳事件、郑民生事件等。 1988年在美国阿肯萨州发生校园枪击案,凶手只有11岁和13岁 2007年美国校园枪击案 2010年美国校园枪击案:女教师因没评上副教授枪杀三同事 2004年云南大学4学生被杀藏尸宿舍 疑凶为在校生马加爵 2008年杨佳上海袭警案 福建南平“3-23”重大凶杀事件 根据攻击行为的方式不同,可以划分出言语攻击和动作攻击。 言语攻击,是使用语言、表情对别人进行攻击,诸如讽刺、诽谤、谩骂等;这类攻击行为在电影院、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常见。言语攻击所伤害的是他人的精神,严重时也会间接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如言语攻击带来的强大的精神压力,极度愤怒、高度紧张会击溃人生化保护系统等,从而导致生理疾病。 动作攻击,是使用身体的特殊部位(例如手、脚)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进行攻击(如砍杀,枪击)。 第二节 对攻击行为的解释 攻击的生物观 挫折—攻击假说 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与大众传播 文化与攻击 攻击的生物观 攻击的生物观 洛伦兹习性学观点 洛伦兹在观察动物伤害其他个体的基础上认为,不论以什么途径和方式,有机体内滋长的能量总得释放出来,因此攻击是本能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资料 攻击具有生物保护意义。攻击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实施攻击,而战争就成了发泄攻击冲动的重要途径。 资 料 有一种攻击性很强的热带鱼——丽鱼,在自然环境里,雄鱼并不攻击雌鱼,也不攻击其他种类雄鱼,而只是攻击同类雄鱼。在鱼缸饲养条件下,缸内营养成分是不够的。如果从鱼缸中拿走所有其他同类雄鱼,只剩下一条雄鱼,这时已经没有竞争对手的雄鱼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假设攻击本能是存在的,攻击需要的滋长会导致这条雄鱼去攻击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适宜作为攻击对象的不同种类的雄鱼,甚至雌鱼。 结果,当其同类的雄鱼不存在时,这条雄鱼先是攻击不同种类的雄鱼,而这些雄鱼以前是不被它理睬的;当最后只剩雌鱼时,它就进攻并杀死雌鱼。 攻击的生物观 认为大自然的自然选择会将有利于物种生存的行为方式保存和遗传下来,人类之所以有攻击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 该学派片面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受到诸多批驳。 攻击的生物观 研究了遗传、染色体、激素等对攻击行为的作用。 行为遗传学(behavior genetics)领域也有大量的研究试图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