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历程之所思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辨历程之所思概要

思 辨 历 程 ——王元化 青岛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走进王元化 前言 本书名为《思辨历程》,从字面上来说记述的大多是关于作者思想的变化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以及其变化的原因。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思辨这一词语并非取其现代涵义,而用其拉丁语源speculum(镜子)之意,以说明语言反映潜在于物体世界的实质。 《礼记》中关于学问思辨的记载有“慎思之、明辨之”,本书以思辨两字为名,不过是表示其在思想辨析方面企图发掘较深层的某些意蕴而已。 本书概要 “清园拷问智慧人生,他终生探索,不倦夜读,一切化作思辨文章”。《思辨历程》这一部书运用新奇的文笔和思维,从“清园自述”、“故人怀想”、“思辨随笔”三个方面写起,行文活泼、不受拘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叙述了王元化先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身旁友人的轶事及其从作品中所体现的其大体的学术思想。全文兼具叙议,贯通古今中外,概论清晰,思路开阔,见解深邃,融思想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使人在服膺于他渊博学识的同时,内心变得思维明确、透彻。 在“清园自述”,“故人怀想”,“思辨随笔”这三个大的篇章中兼具了一些小的文章,“清园自述”侧重于工作、学术、生活等方面;“故人怀想”侧重于对友人的悼念;“思辨随笔”侧重于日常的随笔性记录,多为思想上的反思。通过这三个篇章,将作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解了其思辨的前因后果,看到了一个个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学者,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其文章的进一步理解,也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反思。 清园自述 王元化先生尤爱清园二字,工作时曾用笔名“王清园”,后将书斋起名为“清园”,并著有《清园随笔》,《清园夜读》,《清园近思录》,《清园近作集》,《清园自述》,而这都证实了其对清华园的一往情深。 在 这一篇章中,王元化先生叙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引起自己学术思辨的情形,全篇有散文,有日记,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如《自述》、《从展望到地下文萃》、《哈佛燕京之会》、《寻根江陵》、《与友人书》、《台湾一瞥》等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王元化,了解其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而如《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一九九一年回忆录》、《记我的三次反思历程》等则讲述了其思辨的前因后果及其结果,使我们了解到其学术态度。在他被打击时,他在思想受挫后仍坚持读书,记笔记。他说“我并不奢望这些文字将来可以发表,只是为了排遣生活的空虚,想在流逝的岁月中留下一点痕迹。”他追寻着“功夫深处自平夷”的境界。他鄙视文字的夸张和浮华,认为质朴需要更多的艺术才华。他,是真实的。 故人怀想 在“故人怀想”中,作者记述了许多过去相识相知的老友,也有其逝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死亡,而恐怖则是,这种死亡不知什么时候也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或许恰恰是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思想的复杂才让年轻时的友谊显现出他本有的童真和可爱。如:满涛是面促他上进的镜子,足以照出他的灵魂;顾准是促他反思的标枪,他深深的折服在顾准深邃的思想之中;林毓生是促他不断钻研的知己,是他心灵的窗口,等等等等,这些知己老友,都是他生活中不可磨灭的闪亮。 在这一篇章,作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和朋友之间的深切情谊,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大师们的治学风范,如顾准的坚韧,达君的执着,王瑶的认真,满涛的负责,韦卓民的钻研,熊十力的超脱,林毓生的较真,汤用彤的求实等等,当然这些优异的品性并不是单一的纯在着,而是在他们身上共生,存在于他们的血液之中,融会贯通,展现着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风貌,也让我们在阅读书籍、学习知识时不再只是单纯的进行历史性的记忆,他们那不但不“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在运动频仍的政治风暴逼人而来的岁月,他们本着老一代优秀学者在治学上不容宗教政见杂入,而只问是非真伪的独立精神的气节,能够促使我们反思并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取教益。 故人怀想 最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心弦的,大抵是《怀林淡秋》这一章节唐康给王元化信中的一句话“回想八十年代初陈梦熊同志收集‘上海孤岛’时期的史料,淡秋问他‘王元化怎么样了?’陈取出一只录音笔,淡秋对着机子大声说;‘小孩子王元化,你好吗?’”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林淡秋这句话中包含的情谊,每个人理解的或许不同,但岁月的流痕,带不走过往的情深,只是王元化再也听不到林淡秋亲切地称呼他“小孩子”了。 王瑶逝世时,他写道“夜深了,楼窗外的灯火大多已经熄灭,我感到有些寒冷。我很想把自己对亡友的还念用诗句表现出来。但是,做不好。这些年来,朋友们逝世,我很少写悼念文章。我怕不能把亡友的形象真切的表现出来。我更怕不能真切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致流为应景文字”。朦朦胧胧的感觉,如幻如影的状态,其情至深处而不知表达的状态刹那间跃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王元化。 思辨随笔 通过《思辨随笔》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