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五月:记忆里还有香囊气息(民俗)档.doc

仲夏五月:记忆里还有香囊气息(民俗)档.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鸟真是为朝凤吗(半日闲谭) 吴画成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4日12版:副刊)   电影《百鸟朝凤》里,最激烈的“冲突”,当属于游家班与西洋乐队的对峙。一场农村的丧礼上,老派的唢呐班子和“城里”鲜亮的西式乐队狭路相逢,热闹里还有更热闹,结局看来是唢呐班子输了。基于这段中与西的“打斗戏”,大家同情落寞的英雄,很自然地觉得影片是在慨叹一种民族艺术的衰落。   与之相比,不那么激烈的“冲突”,是游家班年轻的班主游天鸣在城里找到他已经无力吹奏唢呐的师兄们,他们因为在木材厂、水泥厂打工而垮了身体。从这个情节来看,又似乎是传统艺术在现代经济社会里没落命运的挽歌。   看起来似乎又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悲剧。一种古典艺术如凤凰陨落,无可奈何的百鸟哀泣,慨叹着世风日下,作一场倔强的抵抗。与“堂吉诃德”相比,它只是没有用喜剧来表达抵抗,哀伤得更彻底。   电影里,“百鸟朝凤”是首挽歌。借着这个象征,说这部电影本身是曲挽歌,真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不过,新旧时代的缝隙里的挽歌,一直不是什么稀罕的话题,影视作品里也不少。单说武术,这几年就有《一代宗师》《师父》等电影。如果把“顽主”也当一门技艺的话,甚至连《老炮儿》也未必不可以视为这样一个曲子。只以挽歌论,电影《百鸟朝凤》未必是唱得最哀恸动人的那曲。1933年沈从文《边城》里碧溪岨白塔的坍塌,1935年老舍《断魂枪》里的“不传!不传!”早已动人心肠。   往更远处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长叹,调子甚至不是二十世纪才有的。而如果说所谓的情怀,只是因为舍不得老家什的消失而生出的哀怨愤懑的话,那就太过小看人们对情怀的认知了。用中西之辩、新旧之辩来解释这种情怀,就更站不住脚了。即使是我们视为传统乐器的唢呐,也很可能是外来品,一直到明代尚被视为外来者的象征。   相比电影,原著小说《百鸟朝凤》里,作者肖江虹写下了一些更具意味的细节。   小说里,无双镇的唢呐声在游家班解散之后并没有彻底消失。“也不知道是从哪天开始,城里下来的乐队就从无双镇消失了,就像停留在河滩上的一团雾,一阵风过,就无影无踪了。乐队一消失,唢呐声就嘹亮起来了。”但新出的唢呐班子,已经不是游天鸣辛苦学艺所追求的唢呐了:“最显眼的还不是班主,而是他面前盘子里的一沓钞票,百元面额的,摞出了一道耀眼的风景。‘起!’班主发声,接下来就是一场宏大的鼓噪,唢呐太多了,在步调上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就出现了群鸟出林的景象,呼啦一片,沸沸扬扬,让人感到一些惶然的惊惧。我甚至满含恶意地发现,有两个年轻的唢呐匠腮帮子从头到尾都瘪着,要知道,这个样子是吹不响唢呐的。这是我见过场面最大的唢呐班子,也是我听过的最难听的唢呐声。我的大师兄说得不对,十六台的唢呐不能把死人吹活,但没准会把活人吹死。”就连“省里面派下来挖掘和收集民间民俗文化的”都不觉得那是纯正的唢呐了。   唢呐并未消失,只是曾经与它所牵系的某些别的东西消失了。作为一种技艺,它曾经代表了学习它、发扬它的人的价值实现与尊严。在《百鸟朝凤》里,它表现为对“百鸟朝凤”这个曲子的庄重对待——它的庄重,不在于技艺有多难学,而在于“这个曲子是唢呐人的看家本领,一代弟子只传授一个人,这个人必须是天赋高,德行好的,学会了这个曲子,那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这个曲子只在白事上用,受用的人也要口碑极好才行,否则是不配享用这个曲子的”,还表现为接师礼、运送出活工具等“规矩”。唢呐的台数代表对逝者的评价而不能滥用,对唢呐匠表示尊重的诸多“规矩”,重点并不在于那些“规矩”上,甚至也不在所谓的“乡村秩序”上,而在于它们曾经是一群人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生命尊严的途径。   与电影里不一样,小说里,一直对游天鸣学唢呐抱以期待、最后卖牛试图重组唢呐班子、留遗言自己只用吹四台而不配受用“百鸟朝凤”的,是游天鸣的父亲,一个一辈子没当成唢呐匠的庄户人。从这个细节上,从一个局外人的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这门技艺在小说人物世界里所意味着的东西。它的失落,才是最让人不忍心的地方。   技艺的失落,在时间的冲刷里,实在是太过寻常了。百鸟的鸣叫,也并不是为了把谁、把哪种技艺送上朝拜的宝座,成为供奉追念的存在。只有每一次失落伴随着的价值与尊严的动荡,才是常痛常新的。从《断魂枪》《一代宗师》到《百鸟朝凤》,我们潮涌的情怀,或许都与此相关。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因为这种情怀,为一部讲述“农民工”命运的影片而群情激荡呢。 蒜面条 石香菜 何 频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4日 12 版)   郑州的本土饭店,叫得响的羊肉烩面馆除外,论起主打面食和家常菜者,就不能不说那门脸儿不大的“仲记手擀面”。这些年,曾经的大饭店风光不再,此店乘势而上开始连锁经营,后来居上颇有口碑。它奉行绝对的平民路线,有两样招牌小吃最吸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