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不靠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凿壁偷光”不靠谱.doc

“凿壁偷光”不靠谱   小时候住在城里,时常停电,我就点蜡烛照明;寒暑假去乡下,根本没有电,我看见爷爷奶奶点油灯,有修长的玻璃罩,拧一个旋钮,灯芯还可以伸缩,以控制火焰的亮度,颇有些精致。不过大多数油灯却很粗糙,用一个墨水瓶制成,连上一根浸油的纸灯芯,想加大亮度,只能用钳子将灯芯钳出来。最重要的是灯油,乡下人普遍称之为“洋油”,烧的时候,在火焰上方会升起一缕黑烟,那叫煤炱。坐在这种油灯下看书,看久了,眼睛肯定吃不消,被熏成近视。      不过这比古代已经好多了,古代的灯油都是用菜籽油、桐油,火焰要弱得多,煤炱要浓得多,在这种灯下看书,眼睛近视的年龄要提早很多。当然,有钱人家可以点动物脂膏,而且不限盏数,火焰很亮,但和现在的电灯相比,也差了十万八千里,只是万点晶莹,看着浪漫些。   其实,就算菜籽油和桐油,一般人家也是舍不得点的。古代人照明,除了薪柴、油脂、蜡,还有用萤火虫的。东晋时有个叫车胤的人,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无油点灯,夏夜就去捕捉萤火虫,装在囊内,用以照明读书,最后成了饱学之士。但我一直有疑问,小时候在乡下,就效其法,在傍晚专门去捕过萤火虫,很多,装在玻璃瓶内,绿光闪烁,很童话的感觉,但一吹灭油灯,屋子里就黑漆漆的,只见一簇鬼火晃动,把鬼火凑到书页上,根本一个字都看不清。我于是想,这种故事,恐怕是不靠谱的。后来听人说,康熙皇帝早就这样试过,让宫里的太监宫女抓了一堆回来,结果是,根本不可信。现在彻底明白,古代很多励志故事都是瞎扯,比如那个“凿壁偷光”,你把人家墙凿个洞,人家不跟你急?所以,车胤的故事,一定是他自己或者其他文人瞎编的,写史书的人一听,满满的都是感动,也不去实践一下以验真伪,就这样不负责任地帮我们流传下来。   其实读古书,发现更多的还是借助月光照明。满月的时候,确实亮度还是不错的,比萤火虫起码强五倍。唐宋诗词里常写,妇女们习惯月下浣衣捣衣,就是因为月光亮度不错,且不花钱。我小时候,妈妈也常趁着月色,在屋后池塘里洗衣服,情况是一样的。   但满月时不常有,而且月亮出来有一定的时刻,怎么办呢?据古书记载,他们还经常借助星星照明,听起来有些荒诞,但确实是这么说的,当然不是一般的星,而是一种叫“景星”的星,《白虎通义》说:“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于人民也。”意思是月亮或许不是经常能见到,但景星是永远勤勤恳恳,悬在天幕上的,可以给人民夜间劳作提供照明。   当然,借助月亮和星星那点亮度,只能干点筑墙或者洗衣的粗活,织布这种就做不了,所以才有政策,把妇女们集中在一起,点一个火把,晚上共同劳作。那时的平民太苦,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种粮食,除了交税和自己吃喝,其??剩不下多少,如果不自己织点布,恐怕就要衣不蔽体了。而白天的时间全部拿来织布,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一年平均两套新衣,所织的布匹也不够做十套衣服的,要想全家人都能在年末换上新衣,必须得把晚上时间用上。所以,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去,所见的古代平民,恐怕不少都是近视眼,你以为他们很博学,其实他们都是文盲。   (摘自《深圳商报》 图/黄文红)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