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路明珠:中外交流与敦煌文化.doc
丝路明珠:中外交流与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是多元文明之间对话、相互影响的结晶。没有外来文明的滋养,也不可能在这样的边陲之地形成如此丰富绚烂的洞窟艺术。” 敦煌在古代是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莫高窟的秋天舒服极了。天空每天都是瓦蓝的,空气洁净而干燥。敦煌研究院里,办公楼上爬山虎的叶子红得像火烧,常书鸿雕像前的花朵还在怒放着。大泉河的水引来灌溉院子里的草木,淙淙地在沟渠里流淌。和樊锦诗走在办公区里,听到她总是感叹:“你看,现在的条件多好啊!”
53年前,莫高窟的秋景也是这样美,只是初来乍到的樊锦诗有些发愁如何度过漫漫长冬。住的房子都是土坯的,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简陋的环境和上海的家和北京的学校形成极大反差。好在洞窟近在咫尺。走进去,一个个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艺术宝库让她逐渐能够接受生活中的艰苦。
她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大漠。今年3月,樊锦诗正式卸任了敦煌研究院院长的职务,担任名誉院长。这不意味着休息,反而是没有行政事务牵扯精力后,能够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的开始。
将敦煌放置于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背景中来研究,是樊锦诗近几年的一个兴趣点。她做过几场相关讲座,已经发表了《从敦煌莫高窟文物看古代中国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一文,最近还在准备另一篇文章《从莫高窟图像和文献看古代波斯》的材料。本以为谈起这个话题她会驾轻就熟,没想到她在采访前都一直准备到凌晨。
敦煌文化奇特而博大。她喜欢引用两位学者的话来说明。一位是季羡林:“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另外一位是周一良:“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
面对这样的文化,樊锦诗执迷一生,也永远饱含敬畏之心。 丝路重镇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敦煌的交通算不上发达,但这并非古代的状况。 敦煌的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里有精美的复制洞窟供游客参观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一块地处沙漠边缘的小绿洲。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在这里活动。汉武帝时,出于抗击匈奴的需要,派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这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的交通线全部打通。公元前111年,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拿汉代的中西交通为例:由敦煌向东,穿越河西走廊可到达中原长安和洛阳;由敦煌向西南,出阳关南行,或由敦煌向西北,出玉门关北行,是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经典线路。到了隋代又增加了中道,因此,敦煌成为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联结欧亚非三洲的枢纽,被称为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在13世纪古代海运畅通之前,陆上通道都是中国与西方交通的主要通道,敦煌也就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
关于“敦煌”这个名称含义的由来,目前人们的认识还不一致。汉文“敦煌”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列传》所记载的张骞自西域归来后给汉武帝的报告。东汉的应劭最早对这个名称加以解释,认为“敦,大也;煌,盛也”。但“敦煌”这个汉语名词在敦煌设郡之前就已经出现,所以应劭等人的解释难免是望文生义的附会之说。近年来学者多认为“敦煌”是建郡之前居住在当地少数民族对于本地区的称谓,但译自何种语言在东汉时就已失考。
建郡之后,敦煌呈现出一片繁盛的景象。敦煌东部61公里处的悬泉置遗址便能说明这种在政治外交上,中原和西域使者往来不绝的面貌。悬泉置是一个驿站兼接待站。这里出土的西汉昭帝(公元前87~74年)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曾是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安息、大月氏、康居、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龟兹、于阗、?Y宾(今克什米尔)等29国使节。
敦煌关键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在古代中西贸易的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商通行于“丝绸之路”。比如,在莫高窟第296窟的壁画中便描绘了中外商人。一些西域客商长期住在敦煌一带。本世纪初,敦煌长城出土了一封4世纪的粟特文书信。它是在此经商的粟特商人写给他在中亚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人和亲属的,信上说:中国的洛阳被匈奴人烧了,我们现在敦煌、酒泉、武威一带经商。又如藏经洞中的8世纪《沙州都督府图经》记载了敦煌以西“兴胡泊”的地名,即胡商聚居之地。藏经洞的寺院账目中登记了高档织物、金银器、宝石、香料、珍稀药材等许多西方来的舶来品。这些西方物品都是西域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带来的商品。另外,莫高窟北区石窟发现了当时流通的5世纪波斯银币。 樊锦诗今年3月开始担任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
南朝人刘召在注解《后汉书》时,引用《耆旧志》形容敦煌:“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由此也可见敦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