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与下列因素有关 急性胃炎转变: 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胃酸缺乏: 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幽门括约肌松弛 免疫功能异常: 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忧郁、劳累等引起植物神经紊乱 慢性胃炎病理 一、浅表性胃炎: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层的表层。肉眼见粘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主要见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及出血。 二、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胃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萎缩性胃炎可发生肠腺上皮化生和假性幽门腺化生,不典型增生是一种不正常粘膜,具有不典型细胞、分化不良和粘膜结构紊乱的特点,认为极可能是癌前病变。 重度不典型增生会演变成胃癌。 慢性胃炎的营养干预 浅表性胃炎: 解除诱因(习惯、药物、返流) 减轻负担 加强维生素B、胡萝卜素 萎缩性胃炎: 高蛋白饮食 加强抗氧化剂摄入 加强维生素B摄入 加强铁摄入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男性稍占优势。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胃镜检查病历中溃疡检出率为16%~33%,胃镜检查资料发现,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地域特点是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气候改变也是诱发溃疡病的因素之一,秋冬与冬春之交为消化性溃疡的高发时期。 胃、十二指肠的病理生理 病理: 圆形或椭圆形粘膜缺损深达粘膜肌层. 胃小弯的角部多见。 十二指肠球部多见。 发病机制: 多因素综合作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70%~90%,在十二指肠溃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5%~100%。 二、滥用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都引发溃疡病,其中以阿司匹林尤甚。 三、胃酸分泌过多:无酸则无溃疡,迷走神经紧张(情绪、紧张)、零食、吸烟、喝酒、 四、其他治病因素:遗传(单卵双胞胎同时发生溃疡的几率在50%以上;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O型血较其它血型多见)、疾病(肝硬化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乙肝病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胃溃疡发病率高达33% )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 溃疡急性穿孔:粘膜—肌层—浆膜—穿孔; 30~50岁,青壮年居多。男性女性。急症 溃疡大出血:动脉被侵蚀、破裂出血。急症 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手术适应症 胃溃疡恶变成胃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营养干预 营养要点: 减少胃酸与胆汁的大量分泌 营养方案: 低脂肪,低纤维,适量蛋白质 大量补充维生素B,胡萝卜素 一个阶段后可补充维生素C 胃绒毛状腺瘤 皮革型弥漫性胃癌 胆囊 小肠起始 部分 肝 胰 ★胆汁、胰液都进入小肠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小肠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储存胆汁 分泌胆汁 肝 liver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 成人的肝约重1.5kg。 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 肝可分泌胆汁、贮存糖原, 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 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 胆囊是储藏胆汁的器官 胰 pancreas 人体的第二大腺,位于中左上腹部 外分泌部的腺细胞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消化食物起重要 作用。 内分泌部是指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胰岛,它分泌的激素直 接进入血液和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还是 大肠中被吸收的?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淀 粉 葡萄糖 脂 肪 脂肪酸、甘油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盲肠 阑尾 大肠黑变病 “肠寿” 决定长寿! 肠道的作用不亚于心脏 人体的营养:99%靠肠道吸收 人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