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机智:爱并“晕”着孩子“玩”
摘 要:通过对一次参观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引发教师随机生成系列教育活动的描述,从中看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自对教育理念的妙应圆融,来自于教育的“儿童立场”, 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行为的积极落实。
关键词:幼儿; 教育机智; 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07-001
在一次参观水果店的活动中,一个意外引发了“工艺化”教育流程,事后回忆,颇有几分得意,不妨抛砖引玉,以祈嘉言懿行。
案例描述
镜头一:意外之事 随机诱导
香蕉摊前,“老师,那一大串香蕉有多少个呢?”唐叶指着黄澄澄的香蕉问。“怎样才能知道它有多少个?”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老师,拎起来数一下就知道了。”常常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微笑着作了肯定,并随手拎起一大串香蕉想和孩子一起数。“嘭”一声闷响,没等我开口,香蕉全落到了柜子上,手上只剩下了一个柄。“哎呀,对不起,老师做错事了!”老板娘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这串香蕉太熟了!”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啊!想到这里,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孩子:“请小朋友帮忙想想,我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显然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蒙了。我想了想说:“这样吧,这串摔坏的香蕉老师掏钱买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孩子们的心情“由阴转晴”,立马就欢呼起来。
镜头二:随机施教 鼓励交往
我掏钱准备买香蕉的时候,孩子们唧唧喳喳讨论起来了。今天是带孩子们来参观水果店的,何不把购买香蕉这件事交给他们来办呢?于是,我举起了钱问:“谁愿意来买香蕉?”乐乐高高举起了小手。我马上同意让乐乐买香蕉。乐乐受到鼓励,马上走上前,大声说:“阿姨,请你把这些香蕉称一下!”阿姨说:“一共五斤,算10元钱吧!”乐乐递上去的是一张50元的人民币,“阿姨,你要找给我40元钱。”
镜头三:分享香蕉 创编儿歌
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开始吃香蕉了。我微笑着问:“拿到了香蕉,心里感觉怎么样?不想对老师说什么?”孩子们都抿着嘴笑。常常大声说:“老师,你真是太好了!自己掏钱给我们买香蕉吃。”我机敏地回答:“谢谢!其实老师这是对自己的惩罚,老师和小朋友一样,做错了事要敢于面对,要接受惩罚。”我顿了顿,“不过,今天老师处罚的结果是让大家分享到了香蕉!”孩子们又一次笑了起来。吃香蕉的时候,我发现威威把皮全部剥掉,只剩下滑溜溜的香蕉肉,搞得手上、身上、桌上都是滑滑的。我心生念动,何不一起来编个儿歌让孩子明白更多道理?于是我取过一只香蕉,问:“香蕉怎么样?”“弯弯的”“两头是怎么样的?”“尖尖的。”产我让孩子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弯弯香蕉两头尖。”“它是什么颜色的呀?”“黄黄的。”我轻轻把皮往下撕:“黄黄的香蕉,变花花。变、变、变,老师的香蕉开了几个花瓣?”“四个”我故作惊讶地说:“哇!小朋友真聪明,你们已经编出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不信,咱们一起连起来念:“弯弯香蕉两头尖,黄黄的香蕉变花花。花儿开了几个瓣?花儿开了四个瓣。”儿歌出来后,很多没有吃香蕉的孩子边念儿歌边试着开花,吃的时候还念念有词呢!
案例分析 案例中教师通过有意引导、榜样示范、亲身体验、表扬激励、师生互动、情景演示等手段,创造出了一连串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生活场景,真正做到了“生活处处是教育”,把新《纲要》理念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理念化作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孩子,唤醒着孩子。
一、爱的机智,来自对教育理念的妙应圆融
新《纲要》中一致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幼共同经历的学习、生活和追求生命意义的一种过程。落实“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通过对老师、家长和多种环境的支持,新课程理念如若最终能转化为教育实践,我们将会看到真正的教育充满着生命力的人的教育。
二、爱的机智,来自于教育的“儿童立场”
1.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
孩子天真烂漫,单纯可爱,一些稍纵即逝的细微变化都能反映在孩子的脸上。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通过眼睛与眼睛、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才能窥探孩子心底的话语。
2.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开朗活泼,有的沉默寡言。当开朗活泼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证明孩子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或者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围,此时老师的鼓励、赏识就是雪中送炭,能让孩子充满信心勇往直前。
3.关注孩子的动作变化
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把香蕉剥得光溜溜,觉得好玩,老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很不卫生,用既能满足好奇心又能操作的活动——变香蕉花来满足其需要。教师时刻牵挂着孩子的动作发展才有了以上的急中生智。
三、爱的机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