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礼有节
--涉外礼宾服务
不知礼,无以应。
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吴彩云
案例引入
2010年9月26,27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访韩国时,按妇女出嫁后从夫姓的美国习俗,称呼韩国总统金泳三的夫人为“金夫人”,成了国际笑料。
在国宴上,克林顿要发表演说前,突然叫翻译走近他身旁,站在他本人和坐着的金泳三之间,是又一次失礼。
在韩国,女性婚后是保留本形式的。
在韩国,任何人站在两国元首之间都被认为是一种侮辱。
案例引入
1962年,周总理到西郊机场为西哈努克和夫人送行。亲王的飞机刚一起飞,我国参加欢送的人群便自行散开,准备返回,而周总理这时却依然笔直地站在原地未动,并要工作人员立即把那些离去的同志请回来。这次总理发了脾气,他严厉起来了,狠狠地批评道:“你们怎么搞的,没有一点礼貌!各国外交使节站在那里,飞机还没有飞远,你们倒先走了。大国这样对小国客人不是搞大国主义吗?”当天下午,周总理就把外交部礼宾司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找去,要他们立即在《礼宾工作条例》上加上一条,即今后到机场为贵宾送行,须等到飞机起飞,绕场一周,双翼摆动三次表示谢意后,送行者方可离开。
案例引入
思考:周总理为什么要发火?
在日常接待中,我们应遵循哪些礼仪?
视频欣赏:周恩来逝世,联合国降半旗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礼仪概论
第二章 涉外礼仪
第三章 各国礼仪习俗
第一章 礼仪概论
一、礼仪的起源
1、礼仪起源于祭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礼”:
礼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
以求得赐福。
郭沫若.《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 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 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第一章 礼仪概论
二、中华礼仪的渊源
1、华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2、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礼仪观
孔子--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
“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孟子 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
荀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第一章 礼仪概论
一、礼的基本概念
(一)礼
礼者,人道之极也。现代汉语对“礼”的解释有三
(1)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
(2)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礼
(3)礼物:送礼
(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
总结: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活动:身边的礼仪
礼仪的内容
礼仪的四要素,即:
1、礼仪的主体
2、礼仪的客体
3、礼仪的媒体
4、礼仪的环境
礼仪的内容
依据适用对象、范围的不同,礼仪可分为:
1、政务礼仪
2、商务礼仪
3、服务礼仪
4、社交礼仪
5、国际礼仪
视频欣赏:两会会场的
美丽礼仪小姐
第二章 涉外礼仪
一、涉外礼仪原则
涉外礼仪包括中国人走出国门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和外国人来到中国,我们与他们交往的礼仪。这两种礼仪都应该遵循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则。
应遵循的原则:
(一)不卑不亢
(二)入乡随俗
(三)尊重隐私
(四)女士优先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