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目: 医药广告管理系统
课程名: 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 李忠 学号: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工商管理类 年级: 06
任课教师: 郑双怡
2007年11 月 02 日
医药广告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医药广告的泛滥,而其中则更是有大量的虚假广告。由于消费者的盲从心理,医药广告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危害,而且也严重的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面对如此情景,除了寄望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外,我觉得建立一个医药广告管理系统,用来有效的管理医药广告中出现的弊端以及规范医药广告商的不法行为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要忠告广大消费者不要被虚假医药广告所误导,以免对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伤害。
关键词:医药广告;医药广告现状;虚假广告;消费弊端;经济损失;医药广告管理系统;忠告;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医药广告已经不得不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了。打开电视机,黄金时段里充斥着的是大量的医药广告;翻开报纸,各类药品保健品广告通常是以整版、半版的篇幅出现;而晚间的广播节目,则基本上被各种“医学专家讲座”、“健康咨询热线”给占据了。
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医药广告主要呈现以下现状:
1、明星代言广告泛滥
通过明星代言广告使企业起死回生,通过明星代言广告增加经销商的信心,以及老百姓对产品的可信度。 明星代言广告只能提高品牌知名度,但是不一定能够带来品牌美誉度。
2、专家证言式广告缺乏可信度
目前的医药广告用专家证言形式,出现与解决信任问题背道而驰的作用。层出不穷的专家权威们在“填鸭式”的“教育”着以病或未病的人们。由于各类虚假宣传和行业危机事件的涌现,让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认知到,药业保健企业不是在作营销而是在“骗销”。
3、虚假医药广告成为众矢之的
随着国家对医药广告监管的加强,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承受社会舆论压力的不断增强,想通过“擦边球”广告大肆宣扬浮夸广告赢取市场的路子已经越来越窄。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同时加大对医药虚假广告打击力度,现在虚假医药广告成为众矢之的。
4、卡通人物成医药广告主人翁
为了说服消费者购买医药品,商家坚信“用非现实生活人物,简单的话反复说就成了真理”,开始不厌其烦地对消费者进行填鸭。
5、大版面广告,铺天盖地
很多有实力的医药品往往喜欢在报纸上投放整版广告,在电视台垃圾时段投放长达十几分钟的广告专题片。
6、同质化广告效果差
当大家都在铺天盖地打广告的时候,会忽然发现,创意、镜头、场景都日趋雷同,广告盗版现象日益严重。随着红桃K在补血市场的兴起,市场曾出现了一大批补血保健品;尾随着哈药三精的广告狂轰,补锌又成为另一个市场热点;非典过后,所有的厂家都大力推广维生素类产品;脑白金送礼出了名,什么鹿龟酒、枸杞酒、西洋参、口服液、各类保健品都纷纷效仿送礼。广告表现的雷同、广告传播的一哄而上,淹没了产品的个性,让消费者无从选择甚至厌烦。
医药广告真可谓是铺天盖地而来,但随之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消费弊端:一方面,消费者盲目听信医药广告的宣传,随意服药物,这样非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因为错误用药致使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巨额的医药品广告费用使医药品价格连连攀升,严重的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更让人们心疼的是虚假医药广告的泛滥,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显示,2007年前9个月药品电视广告违法率达62%,其中6月至8月全国98份报纸刊登的7315例药品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5%,尤其多见的是法律所禁止的处方药广告。而电视上、广播里许多常见的肝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蓄意诱导的所谓专家讲座,实际目的只是向患者推销医院和药品。报纸上则更存在大量的违规广告,其中出现的“除根”、“治愈”、“治愈率”、“不复发”、“第一药”等都是法规所不允许的。此外,还有许多保健品也夸大地打出治疗作用的幌子误导消费者。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在全国开展的旨在揭露虚假广告、提高辨别识谎能力为内容的“慧眼识广告”活动也披露:在收到的7240封举报信中,其中对虚假医药广告举报数占到了31.3%。而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听信虚假医药广告用药不合理。这些虚假医药广告不但贻误了患者的病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给患者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因此,泛滥的虚假医药广告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
有数据显示,自2002年起,医药广告一直占据了我国各行业广告投放额的前五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