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不离不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故事不离不弃.doc

教育故事“不离不弃” 一个后进生的转化经历 陈桂林 刚接教五年级四班,我就听说班里有个长得高高大大,不愿说话、傻傻呼呼的学生,此人学习懒惰、学习成绩特别差,每次测验都在20-40分之间,闻悉感到大吓一惊,从教三十多年,从没教过成绩这么差的学生(听说别的班也有),心想:哎!这一次惨了,五年、六年、两年的教学工作任务够我受了,这回真的轮到我领教了。不知这么回事,我突然马上平静下来了,凭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使我意识到:如果这个学生不是脑子有问题的话,只要他能上课听课、作业能基本完成,愿意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要达到60多分还是有希望的,经过这么反复思考,心情马上轻松了很多,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对于后进生他们同样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但我们做老师的往往只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问题,感到他们处处不顺眼,由于一个人的成绩不好会影响全班的声誉,他们将决定全班的命运,渐渐地对他们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心理,不愿接近他们、少跟他们说话,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拉得越来越远了。“关注”就是对他们“关注偏心”“无事找事”、“无话找话”。记得有一次我辅导他已经很完了,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开车准备回家,坐在车里看到他还坐在“总务处”门口的旁边的凳子上,这是天已经开始黑了,我马上下车问他为什么还不回家,他含着泪对我说:“妈妈的电话打不通,没人来接我回家,又没有雨伞,不知怎回家?”说完又流下了泪水,哎!都怪自己没有提前告诉家长来接孩子,于是,我马上对学生说:“不怕,老师送你回家”。我打开车门把他安顿在车上坐好,一路上,外面黑漆一片,风大雨大,根本看不到路上的行人,车厢内,我与学生交谈无缝对接,有说有笑的,快到他家的时候我反复叮嘱他,回到家马上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你回家了。下车的时候,这个学生很有礼貌对我说:“谢谢老师!”。事后,班里的学生知道这件事后,议论纷纷,他们跟我开玩笑地说:“老师你太偏心了,送他回家不送我们回家,以后我们也要补习,让你送我们回家”。他妈妈在一次家长会上对我说:“老师,你们对我儿子的教育实在是太好了,从小他阿爸一直都不理,我对他打、骂不知多少次了,他就是不听我的,我已经拿他没办法了,对他死心了,但你们对他还那么好,天天辅导他,还送他回家,不离不弃的,无论他学得怎样我都无话好说了”。我相信:教师的这种做法,不单单是为方便学生回家,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学生的“偏心”、“关爱”,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开玩笑地对他说:“铨哥,你今天穿得很整齐啊!精神也不错!让看看你的作业也是不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有时,我会要求他跟老师、同学一起做一些清洁卫生工作,如:搞一下讲台的卫生、拉齐课座椅等,目的就是拉近他与教师、同学的距离,觉得大家对他没有歧视。我常对他说:“你是班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你的胜败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他清楚知道大家对他的期待,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从而调动起他的学习热情。为了克服他对数学畏难的情绪,我给他辅导的学习内容层次是:简单-较简单-容易-较容易-有点难-多练习,也就是:竖式计算(整数)-两步计算-竖式计算(小数)-两步计算(整数、小数)-应用题解答(小量)-天天练。课外,我给他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作业,第二天抽时间面改,经过长期如此的辅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本学期参加禅城区统一考试中,取得了72分的好成绩,大大地出乎了我的预料之外。 雷夫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只要学生进步了就应该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赞许声中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记得去年的教师节,我把收到的一支玫瑰花,送给了那位成绩较差的学生,我对他说“你这次测验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把教师节的礼物送给你,希望你能继续努力”,顿时全班学生爆发出热烈欢呼声和喝彩声,而更多的是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我相信: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不但收到是老师给他的玫瑰花,而是教师给他的鼓励、肯定,教师由对差生的“偏爱”表现,必然会引发出师生一次心灵上碰撞,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由厌恶学习转化为喜欢学习,要转化一个后进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教师不能靠简单、粗线条的教育方式,它需要教师比教育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教育策略来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不单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体现在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得到转变和提高。 - 确定取消 邮箱: 确定取消 排序方式: 按时间排序按热度排序 140 回??复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