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向者社交行为“简易指南”.doc
内向者社交行为“简易指南”
现在流行的不再是话唠英雄,而是充满自信的北欧高冷范儿。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一屋子人都相谈甚欢的时候,你却不得不拿出手机,对着屏幕假装看朋友圈,以掩饰无话可说的尴尬。或者是当你走在路上,忽然发现前面有个认识的人,但却因为不想和他搭话,不得不放慢脚步,甚至改道而行。
如果遇上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不过是性格中内向的因素显露出来罢了。
内向不是一种心理障碍
内向的人会躲避社交活动,躲起来的理由是:他们更想一个人呆着。
但也有无法独自呆着的情况,这时内向者需遵循一些简单的指南,让社交变得更加容易。
首先要告诉自己,内向不是一种心理障碍。
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只有热情开朗乃至经常喋喋不休的人,才有更强的适应性,也更容易在群体中受欢迎。这种印象让那些内向的人有些自卑,甚至怀疑自己有社交障碍,转而求助于心理医生或抗抑郁药物。但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内向从来都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有研究显示,大约有30%的人生性内向,而这是从出生起就注定了的。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凯根曾就此做过一项实验,对500名4个月大的婴儿进行研究。实验人员把这些婴儿放置在带有不同刺激的实验房内,这些房间布满了气球、彩色的运动物体,以及蘸过酒精的棉签。结果发现,约有30%的婴儿对这些刺激反应强烈;30%的婴儿相对安静些;其余40%的婴儿则处在平静、哭闹这两个极端的中间。
根据凯根的推测,那些对外界刺激有明显反应的婴儿,也就是那组被称为“高敏感”的婴儿,在青少年时期会成为内向的孩子;而“低敏感”的婴儿可能会变成外向的人。当实验对象长大后,凯根的推测得到了证实。
心理学家作出的内向天成的研究结论也得到生物学家的支持。研究者从中发现,较为勇敢的动物个体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吃到更多的食物,而较为羞怯的动物个体置身事外,深藏不露,或多或少避免了火力攻击。
所以,对于某些动物个体而言,胆小和焦虑往往大有裨益,害羞胆怯和勇猛精进同样是卓有成效的演化策略。因此,从进化论的角度讲,内向未必不是一种优势,甚至连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是一名内向的人。这位大师自称自己不通“人情世故”,而且是“一名糟糕透顶的公开场合发言人”。
要自信,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
其次,内向者不用怀疑自己的成功。
外向并非成功的密码,内向者中取得成功的也并非达尔文一人。写下《尼罗河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作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最成功的侦探小说家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曾为自己内向的性格感到困扰。
1958年4月,阿加莎的戏剧作品《捕鼠器》已演出2239场,创下了英国戏剧界公演时间最长剧目的纪录。当?r为了庆功贺喜,她的制作人在伦敦萨沃伊酒店安排了一场宴会。为了这场活动,阿加莎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深绿色雪纺连衣裙,戴上了长及肘关节的白色手套,穿过酒店大堂,朝宴会厅走去,却不料撞上了一个不识相的门厅侍者。后者没认出她来,不准她进门。
作家对此并没有贸然质问:“难不成你还不晓得我是谁么?”相反,她乖乖听话,转身离去,独自一人坐到了休息室里。她表示自己当时深陷“狼狈、恐惧、在所难免的羞怯情绪”中而无法自拔。
不愿与质疑者争辩,是不少内向者都会遇到的情况,不少人都会和阿加莎一样选择退让。其实,阿加莎是她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就像现在的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她完全不用因为一件小事而对自己产生质疑。同样,每一位内向者也不用因性格感到沮丧。
内向并非是生理判断,而更像是文化判断。并非每种文化都喜欢外向者,有的文化中人们就更欣赏内向者的价值。
比如,一项调查显示,在包括中国、日本、英国以及北欧各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中,人们的害羞得分的确普遍比美国高,因为在这些国家的语言环境中,害羞一词可能褒义偏多,多半还蕴含着谦逊和端庄的意味。
就像中国人觉得“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个值得赞许的品质一样,许多芬兰谚语都会强调沉思冥想与深谋远虑的价值,其中包括一些当地的俗语,比如:“一个词足以酿成无数麻烦”“简洁成就一段美好的诗篇”“吵闹的狗捉不到野兔”等。
大概只有美式英雄才有话唠的特质,从而让内向者对自己感到担心。然而内向者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要知道,现在流行的不再是话唠英雄,而是充满自信的北欧高冷范儿。
展示自己内在的魅力
对内向者来说,要抓住机会充分展示内在的魅力。
根深蒂固的对内向者的偏见,会导致不少内向者能力、才智的浪费。其实行动远比语言更有力量,内向者往往是一块璞玉,其内在魅力需要充分挖掘才能展示出来。
德国软件厂商SAP就是一个善于开发内向者潜力的雇主,该公司倾向于聘用内向的员工,从事编写代码和产品测试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