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性原则的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建设模式及途径研究.docVIP

基于保护性原则的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建设模式及途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保护性原则的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建设模式及途径研究.doc

基于保护性原则的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建设模式及途径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了辽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针对区域性特点,遵循保护性原则促进和推动辽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 模式;保护性   近几年,旅游业开始成为辽宁经济进步的的重要推手,辽西北地区凭借大量的宗教和历史文物资源,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了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而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乡村的遗留也更便于辽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灵活的旅游推广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一、乡村旅游在辽西北新农村建设推广的可行性   1.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辽西北地区乡村历史遗迹众多,如盘锦的田庄台集中了辽河文化、古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体,史上有“九庙同镇,五教合一”的盛誉;属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阜新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年),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绥中前所古城(又称中前所城)为当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所城,具有重要的军事考古价值;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建平县城西部,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位列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全国100个大遗址名单之中;朝阳市发现的锭光佛舍利和七宝塔,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葫芦岛新近发现了建昌东大杖子战国中晚期墓,无论规模和保存完好性在中国东北部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都十分罕见,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优秀的地理环境资源。   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貌环境,四季分明,春夏秋三季植被群落和生态自然景观面貌和色彩多变,拥有山峦、林木、药草、花果资源的特有的生物群落。可分别建立林木生产基地、药林生产基地、果品生产基地、花卉生产基地,以资源为基础可以持续进行原材料的深加工,适合形成集观赏与农业贸易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3.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景观。   辽西北地区是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宗教文化和民族?L情。辽西北地区的乡土文化气息浓郁,拥有豁达粗犷的性格、独特的饮食习惯、鲜艳多姿的民族服饰、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趣的乡土建筑,他们现今仍然保留的传统的农耕和畜牧方式,都是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展带来了丰富的素材。   在为这些优质资源窃喜的同时,其实辽西北乡村旅游开战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政策的支持力度与开发节奏的同步性上的不对应;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受陈旧观念的制约;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拓展的局限性等问题。   二、基于保护性原则的辽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应模式   推动辽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是促进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总结和归纳,辽西北地区乡村旅游目前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公司及企业化”模式、“社区化”模式和 “农户化”模式类型,这些模式存在各自的问题和优势,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要配合区域和位置进行组合。   实际上针对辽西北地区不同位置条件组合选择发展模式的同时应注意以文化和如何保护两方面问题的贯彻和具体实施。   针对辽西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建设历史乡村、文化乡村则能更持久的带动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素质的提高,集中辽西北地区乡村文化遗址和非遗资源,形成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化、国际化品牌。目前仍旧面临的辽西北地区乡村文物遗址受损严重、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如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镇新庄子村的大量汉墓和古代寺院遗址地貌损毁严重,未经修葺等问题,国家与政府应积极加大资金和调整政策,需要高度关注,尽快加以改善。   循环经济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而且与社会系统之间也要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问题的关注上与“新乡村旅游”的发展内涵相一致,这种理论应渗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   三、乡村旅游推动辽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1.乡村旅游的区域化整合与协作。   所谓的乡村旅游的区域化整合与协作主要指的是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合作,这种合作包括网络平台的互助与活动的互通。针对于乡村旅游知名度普遍不高的现状,需要将发展视角转移到与优势城市链接合作之中,比如乡村旅游可以与城市著名旅游景区联合构建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网络,实现旅游信息共享与客源共享,在这方面实际上辽宁省已经有所行动,比如位于省会地区的辽宁省博物馆在游客参观时设置了辽河文化历史演变展厅,而辽河文明的发源地朝阳则成为了国际游客来沈阳游览之后的另一个必去之处;应围绕主题品牌构建旅游大品牌,按地区划分后使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力推乡村旅游地品牌,兼顾其他相关系列品牌的开发与发展。   2. 乡村旅游季节性调整与劳动力转换。   辽西北地区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的影响,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