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唐公务员柳宗元.doc
大唐公务员柳宗元
虽然今天我们将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奉他为古文运动领袖,但那都是他的身后之名,他的职业只是个大唐的公务员。大唐盛世三百年,百姓除了“安史之乱”遭殃数年,其余时候大多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但是身为公务员的柳宗元,却半生煎熬。
从他的著作年谱可见,从政之后写了不少表、状、碑、记、文、志,一时年少得志,名声远扬。当时朝廷高层中,有两个改革派大人物――王叔文、王?桑?他们瞄上了柳宗元。在二王的赏识与运作之下,柳宗元升迁监察御史。这一职务品级不高,仅仅正八品下,但是因为职在监察内外官吏,权限甚广,是要继续升官的前奏。二王开始率领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推行全面政治体制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也官升政客生涯的顶峰――礼部员外郎,大约相当于今日部委的一个副司长,虽然品级仍然不高,一般为六品左右,但属吏中要职。这一年他三十二岁,政坛新星,踌躇满志。
可惜福祸相依,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一帮文人组成的革新集团,根本撼动不了此前运营已久的宦官和军队的坚硬根基,唐顺宗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革新集团也只掌了短短一百四十六天的权便宣告失败。二王中的王?杀槐嵛?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革新集团的八个核心人物,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这就是唐史中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起初是被贬为邵州刺史的,赴任途中又接噩耗,加贬为永州司马。永州一待十一年,四十二岁的柳宗元接到诏书回长安,本来有重新被重用的可能,可是遭遇小人捣乱,又被改派,虽然官职回升了一点点,但是长途跋涉了三个月,到了比永州更加偏远的柳州任刺史,即柳州的行政长官。四年之后,郁闷地死于柳州任上。
重读柳宗元,从北京读到清迈,再从清迈读回北京,通读其所有著作之后,要想描述这一面目,关键词还是“公务员”。虽然他才华过人、文采超群、情怀广大,但是纵有千般风情,也都只是“公务员”一词的定语而已。
细研柳宗元著作年表,会发现他风华正茂、官运亨通时,撰文大多是明确的公文性质,那是他的日常工作。一些留存的诗作当然更多个人化的性情抒发,但其中也不少应和之作。总之一副标准的有才华公务员的样子。政治大变革中站错队伍,被贬永州,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职业生涯被毁到底,一时也无望卷土重来,只得另觅他途,寻求人生依仗。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如何“取贵”呢?他也想好了――“能著书,断往古,明圣法,以致无穷之名。”柳宗元的人生从此不同,也因此,唐朝的历史也许少了个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却多了个集文学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了不起的人物。
将柳宗元置于大唐公务员这一普通人身份,也许可以解开不少“柳学”中争论不休的迷雾,比如他与佛教及道教的关系。我是同意融合之说的,但是此融合非彼融合,儒道佛三家,都别急着往他身上贴标签,他既不是要用儒来融佛和道,更不是要用佛来统儒和道。儒道佛三家都只是他的素材,他要用这些素材画一幅自己的大画,亦即建立自己的全景式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幅大画能不能这么画,以及最终如何,我没能力置评,我能说的是――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佛道儒三家的精研,也许只是出自一个公务员的责任心。
柳宗元有过可谓辉煌的青少年时代,自然自视不低,目睹整个社会价值观如此易变,内心升起“我不琢磨谁来琢磨,我不明白谁会明白”的雄心壮志,也就不奇怪了。这一心理活动当然是我个人的猜想而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大唐公务员,无论身居要职,还是失意被贬,他有责任“与中央保持一致”,“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唯有琢磨透“中央的意思”,才有可能重回长安,仕途再度辉煌。当然,这仍是我个人的猜想。
曾经有人不无阴损地挤兑汉唐时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说为何终南山隐士多呢?只因离长安近啊,皇帝老哥一朝回心转意有召唤,这些假装看破红尘、隐居山林的文人们春风得意马蹄疾,飞奔着就回到皇帝老哥身边了。以我通读柳宗元的观感,他的品性绝不至如此不堪,但是去除掉这一说法的阴损成分,那个时代的公务员们从小就把“忠孝”二字烙在骨头上,随时心系皇帝,也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按照这一猜想来贴近柳宗元,他的大唐公务员履历表一行行白纸黑字旁边,似可加上心理轨迹变化图作为注解――起初一路还算顺利,考取公务员,学以致用,当然主要是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心态。陡遭恶变,被贬蛮荒,加之又住在永州的龙兴寺,与和尚们打成一片。消极点想,这是心中郁结需要排遣;积极点想,断往古、明圣法。总之,他开始重拾自幼就喜好的佛家理论。随着日月更替,人也待住了,心也待稳了,更重要的是,整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这才认清形势,脚踏实地从头再来,开始摸索三教融合之道,画自己的那幅大画。
但是,不管如何融合三教,柳宗元这幅大画的底色,始终是儒家色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