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的防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奶牛酮病的防控.doc

奶牛酮病的防控   近年来,奶牛传染病人们往往重视,而对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却忽视。如奶牛酮病,是一种多发于泌乳期高产乳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患病妊娠母牛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以3~6胎发病最多。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后20~40天,高产、舍饲、饲料质量差的奶牛多发,各阶段的牛均可发生,以3~6胎母牛发病率最高。发生酮病的牛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并有神经症状,生产性能严重下降,严重的导致死亡。   1发病原因   各种因素引起奶牛能量出现负平衡,即牛通过饲料营养不能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必须动用自体的体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使它们分解来满足能量的需要,然而在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产生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乙酸、丁酸(酮体),导致酮病的发生。   1.1奶牛产奶量高   奶牛产奶高峰多在产犊后4~6周出现,这时奶牛的食欲和干物质采食量还没达到高峰,即采食量不足。奶牛这时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泌乳的需要,出现营养负平衡,导致酮病。   1.2饲料因素   饲料质量较差,营养不全价,饲喂不科学,突然换料,均可导致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导致酮病。饲喂大量青贮饲料也可导致酮病,主要是由于青贮饲料中含有较多丁酸。饲料中钴、碘等微量元素不足也可提高酮病的发生率。   1.3妊娠期过肥   母牛过肥会影响产后的采食量,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产前营养过剩也会引起脂肪肝,而脂肪肝能导致肝糖元合成障碍,酮体含量升高,引发酮病。   1.4继发其他疾病   在泌乳初期,只要能导致采食量降低的疾病都可继发酮病,如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等。   2临床症状   病牛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精神不振,不愿运动。体重下降,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减少或停止,前胃弛缓,病牛由于皮下脂肪过度消耗而显消瘦。呼出气体、尿液和乳汁中有烂苹果味(丙酮味)。有神经症状的兴奋不安,流涎,空口咀嚼,走路不稳甚至横冲直撞,有的瘫痪。个别全身肌肉紧张,眼球震颤,四肢叉?_,吼叫,感觉过敏,后期反应迟钝,精神沉郁,甚至昏迷。公牛进行性消瘦。尿酮检查阳性。   3防治措施   治疗采取补充葡萄糖和生糖物质是有效办法,尽快恢复血糖水平。口服葡萄糖效果较差,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最佳途径,使用50%的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每日3次;增加饲料中的生糖物质,特别是丙酸,使用丙酸钠110~200克早晚2次加水投服,或者丙二醇150毫升,每日2次。糖皮质类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促进生糖,剂量为40毫升。纠正酸中毒使用50%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同时对症治疗,如辅酶A、葡萄糖酸钙等。由于本病存在复发可能,建议连用3~4天。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