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摘要]分析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探究纠正不良品德的措施,实现帮助、引导、教育学生健康发展的德育目的。
[关键词] 不良品德 原因 简析 措施
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产生很多老师都进行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在此,我也在自己从事的这几年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究和借鉴的基础上,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便于与同行磋商。
一、什么是品德不良行为
1.品德不良行为的含义与类型
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它具有一贯性、严重性、有意性、倾向性等特点。
品德不良的学生可以分为一下四种类型:顽固型、随流型、忏悔型、冲动型。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简析
(1)微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 家庭的不良影响
a.家庭结构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包括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家庭关系结构的破坏;家庭意识的不良和家长的不良性格等方面。
?? b.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的消极影响。如父母教育不力,缺乏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
学校教育的某些缺陷的不良影响
a.某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b.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互不沟通,互不配合,各行其是,削弱了教育的力量,甚至相互抵消。
c.有少数教师本身缺乏师德,或者品德不良,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不良影响。
d.有些学校破墙开店,教师经商,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学校里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e.学校的各种压力,常会引起学生过度的焦虑与挫折,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f.有些教师对学生或家长的要求过高、过严、过急,而忽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忽视他们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尊严,无节制地加大他们的精神压力,以至造成他们的对抗心理而产生不良行为。
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a.社会上各种错误的思想、不良风气、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b.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的影响,尤其是坏人的教唆;
c.学生群体亚文化与小伙伴的不良影响等。
(2)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原因
中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a.他们正处在迅速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
b.他们自我意识能力差,因而抗腐蚀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诱惑和熏染;
c.他们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成群结队;
d.他们重感情、易激动。
不良行为者的主观原因
a.错误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很多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分不清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头脑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导所致。
b.异常的情绪表现。经常遭受挫折,导致学生以不良行为对付焦虑。他们对社会上的一切逐渐形成了一种冷漠怀疑和焦虑不安的心理,对自己的前途也失去了信心,他们常以反抗、捣乱、抵触等行为来对付心中的失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品德。
c.明显的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当道德观念与个人欲望发生矛盾时,不能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去战胜强烈的个人欲望,也会产生不道德行为。
d.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不良行为习惯是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在多次侥幸得逞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常常使学生不知不觉的采取类似行为,这种坏习惯的维持所产生的愉快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行为习惯。
三、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措施
品德不良学生虽然犯有道德过错,但并不是不可纠正的,应该看到青少年的思想还不定型,可塑性很大,在有害的影响下可变坏,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变好,我们要采取符合其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特点的教育措施,满怀热情地去关怀和引导他们。
实践证明,品德不良学生的行为是完全可以得到纠正或改变的。针对学生的问题,我认为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措施有:
(一)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消除疑惧心理。品德不良的学生因常受到教师的斥责,对同学们存在戒心和敌意,认为教师和同学轻视自己、厌恶自己,常以一种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因此,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先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为此,应设法改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应带头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只有用火热真挚的心感化他们,使他们从实际感受中相信教师的诚意,把教师当作知心人,接受教育的时机才会到来。其次,教师还要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使他们感受到被集体接纳的温暖,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当这些学生体察到教师的善意,体验到集体温暖,他们才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教师,接受指导,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并从中受益。
(二)善于发现积极因素,扬善救失。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使其具备克服缺点或错误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