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广州财政局曾在网上公开广州114个部门预算,此举获得如潮好评。然而到2010年,形势急转,当年主动公开财政预算案的单位骤降到29个。我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各部门自身原因。2009年,114个部门预算是由广州财政局统一公开,而到了2010年,改革为各部门自行公开。脱离了强制公开的要求,各个部门便能藏则藏,他们将“阳光财政”这一应履行的义务抛之脑后。同时,那些已公开的部门预算文件不仅难看懂,而且还和公众玩起躲猫猫,多藏在政府网站很不起眼的角落,如此不够透明,不够详细的预算公开并不是真正的预算公开。第二:预算公开制度的不完善。如果相应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惩罚性,想必这些政府部门一定不敢不公开预算。所以,预算公开制度亟须完善,建立针对预算公开有效的行政考核及应当赋予公众考核评价的权利。第三:监督部门未履行其职能。财政局是政府各部门财政预算的监督部门,应督促各个部门公开财政预算。市人大财经委及预算委员会也要核准部门预算。然而广州财政部门对于预算公开似乎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自身对于各部门的不合作“无能为力”。其实,自行公开预算,并不意味着财政部门就可以不闻不问了,预算管理是财政部门的分内事,对于各政府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不力,财政部门显然有督促纠正之责。第四:公众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如果公众对于政府预算公开的呼声足够响亮,要求极为迫切,想必各部门也是不敢不公开的。然而,因为我们公民对于政治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所以这也是一个局限性。当然,随着人们的参政热情和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我们政治制度的完善将会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问题二:针对以上原因,我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必要的行政考核制度外,同时赋予公众考核评价的权利。建立起专门的财政预算公开社会评议制度,由民意给各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打分。2.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参政热情,提高公民对于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的参与度。3.必须让各个政府部门意识到预算公开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必须履行。4.将关于政府预算公开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同时增强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广州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出现大退步的原因:1.预算公开的制度保障不足。在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法律制度安排中,缺乏对政府财政收支信息公开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在不是硬性的制度约束和法律规定的体制安排和制度环境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长官在预算公开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就低不就高,尽量不公布对自己不利的信息。2.行政规定妨碍预算进一步公开。2009年还没有制度规范部门预算公开时,广州市财政局在公开114个部门预算前曾正式请示过,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后来就自己公开了。但2010年财政部明确规定,大预算由财政部门公开,部门预算由各部门自己公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放任自流了。另外,财政部出台的文件规定,部门预算一般公布到款。这个要求很低,意味着把预算公开固定在一个非常粗的线条上,一些单位想继续深化都有困难。3.监督力量不足。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并没有去督促这个事情。人大也没有积极替人民去关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舆论压力的影响。预算公开会将舆论压力传导给政府部门。例如当初财政网络公开时,市级机关幼儿园高额的财政补贴成为抨击对象。政府系统从类似的例子中承受了压力,因此希望躲避监督。5.政府缺乏主动公开的意识。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习惯性地把政府财政收支和行政花费视为保密信息。许多政府官员对预算公开显然还不是很习惯,甚至有本能的反感和抵触。加上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非到万不得已,没有多少部门会愿意主动公布自己的财政收支信息。即使强行让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公开各自的财政收支状况,许多政府部门可能只是公布部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数字,而隐瞒和遮蔽对自己不利的数字和信息。6.担心超前带来麻烦。有些地方也想公开,但怕走得太快带来麻烦,所以眼睛看着中央的规定,严格按照指令来。很多地方的心态是担心自己太超前,不是担心自己太落后。所以像广州这样一马当先的省份在后几年其公开程度有大幅度下降。 建议:1.加强预算公开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之有效的行政考核制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对政府财政收支信息公开可以适当有一些强制性的法律规定。2.加强监督力量。建立专门的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社会评议制度,赋予公众考核评价的权利,在财政预算案的制作过程中,也要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由民意给各个部门预算工作打分;人大要发挥作用,时刻监督政府预算案,尤其是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方面的信息有没有公开;社会舆论的监督也非常重要,媒体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报道事实,揭露真相,真正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3.财政预算案要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