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油藏注水开发储集层保护技术-定搞答案.docVIP

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油藏注水开发储集层保护技术-定搞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南31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 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 项 目 名 称: 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油藏注水开发储集层保护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吕道平 专 题 名 称: 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油藏注水开发储集层保护技术研究 专题负责人: 贾国澜 起 止 时 间: 2005年2月~2005年12月 主要研制人: 寇根 祝嗣全 张淑君 冷严 田英 审 核 人: 院 总 师: 目 录 1 井区概况 2 储层岩矿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2.2 储层储集性能特征 2.3 敏感性矿物特征 2.4 潜在伤害因素综合评价 3 储层动态敏感性特征 3.1 速度敏感性特征 3.2 水敏感性特征 3.3 盐度敏感性特征 4 注入水水质及水质配伍性 5 油藏注水水质标准制定 5.1 水质基本要求 5.2 推荐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5.3 注水水质辅助性指标 6 注入水伤害程度评价 7 防膨稳定剂防筛选评价 7.1 静态防膨率测定 7.2 粘土稳定剂的流动效果评价 8 结论及建议 1 井区概况 石南31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构造形态为一由北、北东向南、西南倾的斜坡,石南31井区位于其西北部,油藏所在圈闭为岩性圈闭。河组主要灰色褐色岩砂岩,沉积相为辫状河相为,沉积微相与。砂层厚度为~2m,砂岩百分比为~%,基本呈由北向南收敛的席状展布。厚度最大的在石308-石306井控制区域区域 该组砂砾岩段储层岩石主要为褐色、灰褐色砂岩,为一套能量较的辫状河沉积,亚相为,微相道和。砂层厚度为~m,砂岩百分比为~%,平面上展布方向和形态与砂岩段基本一致。石305井最厚为12m,最小的在石308、石306井控制区域,厚度为3m左右。石301-石310-石313以西各井的砂岩~m之间;以东和以南地区则变化较大,从3m到12m。 2 储层岩矿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1)岩矿组成特征 本井区主要为褐灰色、灰褐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及不等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43%,平均%;长石含量%~27%,平均22%岩屑含量%~63%,平均46%,岩屑中以凝灰岩为主,其次为霏细岩、硅质岩及千枚岩等。分选以中等为主,少数为好碎屑颗粒以次棱角状为主,次为次圆次棱状颗粒接触方式主要为点线接触,其次为线点接触;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压嵌型,其次为压嵌孔隙型。 黄铁矿 砂砾岩 石南31 / / / 2.1 4.0 2.8 3.8 0.5 石301 / / / 1.9 4.3 1.6 1.9 石304 / / / 6.0 3.0 0.5 2.3 石305 / / / 1.0 12.0 5.5 砂岩 石南31 33 23 41.3 2.7 1.1 2.7 2.6 0.7 石301 28 22 49.5 0.5 0.6 2.6 2.9 0.9 微量 石302 31 21 47.1 2.0 3.2 0.8 3.0 0.8 微量 石303 31 22 42.2 4.8 1.1 2.9 3.2 0.6 石304 34 23 43 4.1 2.8 2.5 4.9 0.6 石305 31 22 45.2 1.8 2.1 2.0 1.8 微量 石308 27 21 49.9 2.1 1.3 1.4 2.5 SN8008 25 19 54.5 1.5 0.5 1.4 2.8 砂砾岩段储层主要为杂色、褐色砂砾%~75%,平均54%%~75%,平均%,岩屑主要以凝灰岩、霏细岩为主,次为安山岩、花岗岩等。砾石以次圆状为主,分选差接触方式点线接触胶结方式为孔隙压嵌型泥质高岭石方解石硬石膏。成分成熟度区杂基含量1%13%,平均4.%,主要为高岭石,其次泥质胶结物含量0~12%,平均3.%,主要为方解石,少量硅质和黄铁矿等。()。 岩性 井号 粘土 总量 (%) 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伊/蒙混层 伊利石 高岭石 绿泥石 伊/蒙 混层比 砂砾岩 石南31 6.8 22~29 24 15~21 17 54~58 55 4~5 4 18 石301 5.9 12~28 22 10~33 19 32~70 50 5~15 9 43 石304 3.5 32 12 39 17 65 石305 12.0 23 35 12 30 20 砂岩 石南31 3.8 22~39 31 24~37 32 10~30 27 8~12 10 19 石301 3.2 6~30 17 8~29 15 34~78 61 4~11 7 20 石302 7.5 4~34 19 16~40 24 11~38 23 16~57 34 48 石303 4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