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动机 增压技术
杨鹏
yyyn@
发动机 增压技术
什么是增压,为什么要使用增压
增压的基本概念
增压的目的
为提高平均有效压力以增加气缸内封存气体密度的方法叫做增压。
凡是能够将发动机进气密度提高到高于大气密度的方法都成为增压
增加充气量
提高功率
优化经济性
改善排放
发动机的热效率
奥托循环效率,r为压缩比
无论是奥托循环还是狄塞尔循环,其热效率均与压缩比正相关
发动机有效功率与平均有效压力正相关,提高压缩比可显著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
狄塞尔循环热效率
发动机有效功率
机械增压Supercharger
1860年,brothers Philander and Francis Marion Roots创建Roots Blower Company of Connersville, Indiana,为高炉等工业设备提供增压装置
1878年Dugald Clerk首次将增压设备应用于一台二冲程发动机
1921年搭载Roots superchargers的Mercedes 6/25/40 hp and Mercedes 10/40/65 hp开始量产
鲁兹式机械增压器Roots-type supercharger
本质上是一个转子泵。
鲁兹增压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进气量大,多用于工业设备(如高炉)和大型机组(如火车机头)
鲁兹增压器是一种外部压缩泵,会产生进气逆流,充气效率随压力增高而降低。
多见于六七十年代美国肌肉车,如Ford Mustang GT
双螺杆式机械增压The twin-screw type supercharger
本质上是一个螺杆泵。
运用两根螺杆的螺纹空间运送气体,其体积从进气端到排气端渐缩,以使高压空气从排气口送出
螺杆泵泄漏量少,增压压力高,但是精密啮合的螺杆增加了制造成本
蜗旋式机械增压器Scroll-type supercharger
本质上是一种回转式容积泵。
它是转子泵和叶片泵的折衷产物,在效率、噪声和压力波动的综合表现上具有更大优势。
两个圆盘形的置换器具有相同的螺线,两个蜗盘做相互交错的移动滚动,空气从最外侧被吸入,随后逐步被送往中心,过程中体积不断被压缩,最终高压气体由中心排出
最常见且最著名的涡旋式增压器是Volkswagen的G-lader,主要装备于Polo Golf以及Passat
离心式式机械增压器Centrifugal-type supercharger
与涡轮增压压气机完全相同
动力来源于发动机而不是涡轮
其他特性咱们涡轮增压再讲
机械增压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不足
无油门响应滞后和涡轮迟滞现象,瞬时油门响应优秀,动力随转速线性输出
不需要冷却,免维护,工作可靠,而且寿命长
增压压力不足
需要发动机输出,高速时发动机负荷大
噪声大
涡轮增压Turbo Charger
实质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推动涡轮室内涡轮,涡轮带动同轴页轮,页轮压送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分为径流式和轴流式两种,小型涡轮均为径流式
涡轮增压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Turbo
1905年,瑞士工程师Alfred Buchi提出
50年代卡特彼勒公司首先应用于D9拖拉机
60年代开始在柴油机上大量装配
70年代汽油机涡轮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80年代中期汽油机涡轮增压开始全面普及
涡轮增压结构与原理
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轮机和压缩机两部分组成,之间通过一根传动轴连接。涡轮的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连,排气口与排气管相连;压缩机的进气口与进气管相连,排气口则接在进气歧管上。
涡轮增压器通过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冲击涡轮高速运转,从而带动同轴的压缩机高速转动,强制地将增压后的空气压送到气缸中。
涡轮增压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不足
在发动机体积和质量增加很少的前提下提高功率20%~50%,高增压下可达到100%
回收废气能量,提高经济性
对海拔高度变化适应能力强
减小噪声,优化排放
加速性弱于非增压发动机
热负荷问题较为严重
对大气温度及排气背压敏感
增压中冷技术
降低空气温度可以增加进气密度,提高发动机功率
进气温度没降低20K,涡轮前废气温度将降低20K,油耗降低3g/Kwh
降低进气温度可以减小爆震,优化排放
增压压力超过1.5个大气压后就必须采用中冷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