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 业:环境科学 姓 名:heshaolang 水资源学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 1 2 3 4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况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黄河断流的影响 黄河断流的解决对策 黄河水少沙多,时空分布不均匀,下游(三角洲)河道迁徙频繁。解放后,加固大堤、建库发电、引黄灌溉、束水排沙,减轻了黄河的水患。但黄河流域沿途开发,不断扩大灌溉与用水量,出现断流现象。1960年,黄河下游出现断流。据利津站记录,自1972-1996年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641d(王颖等,1998)。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况 断流时段和河段距离也越来越长,到1997年达到最严重,当年断流天数达到226d,断流距离约700km。之后,由于采取了调水、蓄水等措施,断流情况有所缓和,但1999年仍出现42d的断流。2000年由于实施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并对中上游地区用水量作了严格的限制,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从而保证了下游地区没有发生断流现象(王爱军等,2002)。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况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域面积的80%以上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黄河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左右(王海梅,2004)。 人为因素:沿河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程进豪,1998)。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黄河干流的大型水利枢纽9座,蓄水淤沙量大,加之流域内水库众多,其库容已达黄河年均径流量的84% 。下游引黄灌溉面积远远超过黄河供水能力,促使黄河断流时问逐年提早,断流历时和断流河长度逐年加长。每年枯季,沿黄河各地都从各自需要出发争引水、蓄水,甚至抢水,加剧了断流局面的形成(王颖,1998)。 黄河断流的影响 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黄河断流,直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和下游平原地区鲁、豫两省及胜利与中原两大油田的生产与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范围达5.4X104km2。河口地区90万城镇居民严重缺水,下游两岸约1.4亿居民饮水困难,饮用水质量差,水价高达1.8元/m3。由于断流和供水不足,1972-1996年,农田直接受旱面积70.42X104ha,粮食减产98.6X108kg,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268亿元,90年代年均工农业损失已达36亿元(王颖,1998)。 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据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1998年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后期排入黄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18.5x108t, 80年代初增至21.7x108t,进入90年代猛增到32.6x108t比80年代初增加50%以上。由于干支流水量减少,污染物得不到有效的稀释,黄河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氰化物、挥发酚、氟化物、锌等的浓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枯水季节径流量小,黄河水质更差。黄河水质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下游三角洲地区农业、养殖业及生活用水的质量,另外黄河水资源不足导致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地下水补给又严重不足,造成三角洲形成多处地下漏斗区,加剧了三角洲水资源危机(李政海,2007)。 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是温带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剧减,使黄河三角洲失去了维持本区水系和生态平衡的主导因素,水源短缺将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恶化,影响在此栖息的珍贵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和繁殖;到达入海口的黄河携带营养物质减少,会影响海洋的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各种经济生物的产量;生物多样性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的产卵繁殖;黄河断流会影响三角洲引黄排灌,促使盐分向地表聚集,加重土壤盐碱化进程,从而导致植被的次生演替(王海梅,2004)。 对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由于黄河来水量减少导致河流两侧地下水位降低,大面积的河滩地与未利用地被开垦为农田,农田的面积也呈现增加趋势;由于严重断流年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黄河河道面积急剧下降,黄河附近养殖场、滩涂的面积也发生大量萎缩;黄河来水量的频繁年际变化,导致黄河沿岸一定范围内地下水位及土壤盐分等条件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枉柳林、芦苇群落和枉柳与芦苇、碱蓬混生的群落问不断发生相互转化,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从而影响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王海梅,2007)。 黄河断流的解决对策 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 建设调蓄工程,加大水资源调节能力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全面推行节约用水 加大黄河水环境保护力度 加速流域治理,减少冲沙水量 主要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