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咬文嚼字》课时2终稿.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太阳好教育云平台 咬文嚼字 课时1 通过课文的实例学习,能归纳出作者用语言让思想丰满的方法。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归纳并运用作者用语言让思想丰满的方法。①由明朝皇帝改诗,导入新课;②找出文中的实例;③分析前三个实例的作用,得出举出实例丰满文章血肉的方法;④分析后两个实例的作用,得出分析实例丰满血肉的方法; ⑤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请思考:“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 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要重视咬文嚼字。 平面的思想要靠例子来支撑,来丰富,才能构架成立体的文章,那么文中用了哪些例子? 郭老改字 张若虚改《史记》 推敲典故??? 东坡诗句? 套板反应??????????? 这些例子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郭老改字 张若虚改《史记》 推敲典故??? 东坡诗句? 套板反应???????????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 是坚决的判断(郭),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 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 √ X 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 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水牛》 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说明的道理: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 敲 推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 ,无声 3、“推敲”的典故 推敲视频 事例:“推敲”的故事 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文字和 思想感情 不同句式(“你这”“你是”) 文字增减(李广射虎) 不同字眼(推、敲) 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了吗? 学以致用1:如何充实文章的观点? 举出实例,“丰满”观点 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苏轼写诗(正面事例) 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4、苏轼的诗句 事例: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 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 5、套板反应 阅读第五段,分析作者行文的层次。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