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 识 明 新
明新简史
中华民国五十四年三月,党国元老王宗山先生、国大代表李鸿超先生、国大代表郝立绪先生,以及社会贤达张体安先生、张逢喜先生等一群热心兴学人士秉持配合国家经济发展、造就工业专门人才之使命感,遂向教育部申请创校。同年七月筹设就绪,十月董事会备案,旋以王宗山、潘廉方、冉寅谷、刘拓、杨觉天、陈建中、陈开泗、张体安、郝立绪、李鸿超、张逢喜诸先生为第一届董事,推选王宗山先生任董事长,并即敦聘李鸿超博士为首任校长。
五十五年三月一日以工专立案,设有五年制机械、土木、工业管理三科,首次招收新生三百名。同年八月,增设电机工程科;翌年,增设化学工程科;五十九年十月,增设二年制机械、电子工技术科;八十一年八月,又增设信息管理科;八十二年,再增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科。同年,本校正式更名为「私立明新工商专科学校」。至于「进修推广教育」,本校亦深耕有年,自六十年起,逐步增设二年制机械、化工、电子、电机、土木、工业工程与管理、信息管理、国际贸易及企业管理科,均招收高中、高职毕业生。历经前贤三十年筚路蓝缕之心血投注,陆续拓展,明新已渐具大学之组织规模。
八十六年七月,奉教育部核准,改制为「明新技术学院」并附设专科部。继之,于四年内分别增设旅馆事业管理、幼儿保育、休闲事业管理、老人服务事业管理系,奠定全国首创服务事业学院之丕基。
九十一年八月,奉教育部核准优先升格为「明新科技大学」,现设「工」、「管理」、「服务事业」与「人文社会与科学」四个学院,含括九个研究所及十八个系,学生总数包含日间部与进修部,合计一万五千余人。毕业校友迄今已近八万人,遍及全球各地,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之中坚,佳绩广为社会肯定与赞许。
本校校名「明新」,盖本诸【大学】之「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精义,阐扬人类与生俱来之德性与情操,不独为百年树人之崇高理想,亦即本校作育英才之终极目标,冀望学子皆能因之而涵养高尚品德,拥有专业学问与优良技术,在天人物我的平衡关系中,臻至全人的境界。
明新地处新竹县新丰乡,占地逾三十公顷,依傍省道纵贯线,毗邻中山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四周山青树碧,得天独厚,饶适莘莘学子进德修业。日间远眺,则台海怒涛澎湃,风云幻化;入夜俯临,则竹堑华灯万点,璨若繁星。学子于课余之暇,赏心悦目,诚可相得益彰,共同淬练创校以来一贯「坚毅、求新、创造」之校训。
校徽 / 校训
校 徽
校 训
本校概况 / 师生人数
本校专任教师计四百余人,助理教授以上师资约七成。招收日间部硕士班、四技;进修部硕士在职专班、四技、二技、进修学校(二技、二专),每年约共四千人,报到率超过九成,研究所更高达百分百。未来亦规划设立博士班,成为全方位之科技大学。
校园规划
校区约三十四公顷(含后山开发区),规划为四个区域:
(行政:含行政大楼、宗山楼、鸿超楼、电子计算器中心、图书馆、明善楼等。
(教学:包括一般教学大楼及专业系馆。
(休闲:含中正堂、体育馆、运动场、保龄球馆、标准游泳池、温水游泳池SPA池、棒球场、排球场、沙滩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餐厅等为提升师生生活质量之相关设施。
(宿舍:学生宿舍、教职员宿舍等。
校舍面积已逾十三万平方公尺,活动空间十分开阔。
后山开发计划
未来将筹设国际会议中心、教育训练中心、校友会馆、森林休闲渡假旅馆、励志馆等面积近三公顷之休闲教育场馆。
国际会议中心:60% 160% 6476m2
励志馆:60% 160% 1409.6m2
教育训练中心:60% 160% 5374.4m2
校友会馆:60% 160% 6923.2m2
森林休闲渡假旅馆:60% 160% 9680m2
已加铺AC之既成道路
规划敬老中心
为配合产学建教及社会服务功能,本校规划成立敬老中心。其中产学建教功能区作为本校服务事业学院产学建教合作教学大楼,以及老人再教育、幼儿教育、保健医学教育、水疗及理疗教育等功能使用。幼教功能区则作为照顾、教育学龄前幼儿及相关补助之游戏空间。
规划平面配置图 S=1:1200
设计规划者:蔡荣吉建筑师事务所
校园平面图
治校理念
(配合国家政策与变迁
回顾我国教育发展历程,技职教育一向配合国家经济政策,多年来培育了许多优质的实用专业人才,促成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校依据经济成长、人力需求、产业改变、社会需要、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项条件持续调整,已建立一贯而完整的体系。
(弹性多元发展技职教育
随着「台湾人文科技岛」逐渐成型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技职教育将面临由计划导向朝向市场导向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校依据趋势,并顾及学生生涯发展,须更具弹性而多元,以因应新世纪之人才需求。
(适性及强调实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