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良方教育例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为什么总“拿”别人的东西 内容提要: 目前,许多孩子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小偷小摸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染上这种毛病,根源往往是家庭,父母的态度往往不是是纵容就是一味地打骂,教师首先要在保护孩子隐私的前提下,让孩子明白小偷小摸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其次采取惩戒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让孩子从心理上戒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斩断问题行为根源,同时与家长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问题行为彻底根除,真正让孩子向善向上发展。 关键词:小偷小摸 家庭背景 保护自尊 问诊寻根 家校合作 一、问题行为与家庭背景 罗伟(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刚从农村小学转入城市新学校。罗伟父母均是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只能满足他基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的需要。对于同学平时带来时尚新奇的东西,他总是故意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又趁教室没人时,“拿”走这些东西。几天后,便刻意把“拿”来的东西在校门口显摆,有同学怀疑时,他总是辩称是哪个表哥或表姐从大城市“特地”给他寄回来的。他的行为有好几次被人揭穿,甚至当场“人赃俱获”,老师也不止一次地教育,但每隔一段时间这种行为又会再次出现。 发现罗伟的不良行为后,教师曾不止一次与其家长联系。家长“教育”每次不是打就是骂,第二天往往告诉老师:“老师,昨天我狠狠地教育了他。但是,在家里我从来没有发现他会偷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别人是不是冤枉我的孩子了,你可要调查清楚来,不要每次别人的东西不见了都说是我儿子拿的。” 二、教育过程与方法 (一)、保护自尊,正面引导。 二年级开学第二天,同学小诗的公交卡就不翼而飞了,有同学看见罗伟在大课间趁教室没人的时候动过小诗的书包。得到“情报”后,我在放学时把罗伟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一进办公室,罗伟便摆出一副非常冤枉的姿态,说自己并没有“拿”,并且把书包里的东西倒出来一一给我“检查”,还把上衣和裤子的内口袋掏了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我没有严厉地质问,而是听他“耐心”地辩解。等他辩解完后,我真诚提出希望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突然,罗伟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只见一张公交卡从他的裤管中掉了出来。我拿起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小诗的名字,但他马上又辨称是在小诗的课桌底下“捡”到的,并说自己会还给她,我相信地点点头,下午,罗伟便把公交卡还给了小诗。 过了两天上完体育课后,班级中小昊的卡通手机不见了,事发的地点刚好学校的监控探头能够拍摄到。于是,我到保安室调取监控视频,果真又是他。我再一次请他到保安室观看视频,他低着头承认了,并解释说爸爸答应在他考95分时送他一个卡通手机,结果食言了,他太喜欢这个手机了。等他说完,我对他说:“这件事目前只有老师知道,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你爸爸妈妈,也不会在班上公开批评你。”罗伟的眼睛里闪着感激的眼神,他没有像上次一样“能言善辩”,他请我把手机还给同学。同时我还告诉他,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小偷小摸行为不可取,时间长了,同学肯定会发现的,到时候,同学都会厌恶他。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因为这两次事件,我采取了保护罗伟隐私的做法,让他一开学免于被同学和家长用异样眼光来看待,没有在同学面前让他丢面子,让他能够有一个正常的人际交往环境。同时,他的内心触动也比较大,特别是新学校到处有监控探头,让他的侥幸心理一下子被剿灭了。 (二)、问诊寻根,斩断根源。 接下来,我又找罗伟谈心。我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立场:我是真正想帮助他的,希望他能做一个品行优良的孩子,并且我们的谈话不会被别人知道,包括他的父母和其他的家长同学。从他的诉说中我知道了大概两个原因:一是他一直存在侥幸心理,在幼儿园的时候,他拿了同学的一盒彩色橡皮擦,可是同学现在居然一点也没察觉,竟然以为是自己丢了,就这样,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二是他把“拿”来的东西带回家后,妈妈问东西哪里来的时候,他就说是同学送给他的,妈妈也就不再过问了。 根据他的心理,我明确地告诉他,这种行为不是“拿”,而是“偷”,是一种非常令人厌恶的行为,大街上挨打的小偷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场,这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我告诉他,如果再看到别人的东西想去拿,就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这不是拿,这是偷,别人看见了,一定会看不起我的。”如果还控制不住想“拿”别人的东西,就用右手狠狠地打自己一巴掌。我还为他制定了一份小目标表格,一天没有拿别人的东西,就为他盖一个“大拇指”章,一个星期如果都能做到,我会给他一次奖励:当一次小组长,或者送他一块橡皮等,一个月都没有“拿”别人的东西,就让他带一次广播操。这样,让他产生心理暗示:“拿”别人东西是不道德的,是可耻的行为;不“拿”别人东西是一种美德,这样的孩子是令人喜欢的孩子,我要做一个令人喜欢的孩子,从而在心理上拒绝错误的行为,久而久之,他再拿别人东西时那种“满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