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动脉超声检查常规 体位同前 扫查方法 置探头于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内侧,先显示颈总动脉纵切面图像,然后将探头稍向外侧动,即可显示椎动脉颈段,并沿其长轴向上移动至第六颈椎水平,椎动脉由此进入横突孔,自下而上分别测量C6-C2各段横突间椎动脉内径,观察血管走行,管腔内膜变化及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重点观察顺行血流还是逆行血流 椎动脉二维图像 椎动脉纵切口为两条平行的细线状回声,管壁整齐,有轻微搏动,管腔内为无回声暗区。 椎动脉因穿越横突孔仅在横突间隙呈分节段显示,内径约3mm左右。 椎动脉CDFI CDFI:在二维图像显示基础上可显示椎动脉管腔内充满彩色血流呈节段状。管壁及血流界限分明。 椎动脉频谱 椎动脉血流频谱与颈内动脉相似,但流速比颈内动脉低。 椎动脉:顺行血流还是逆行血流 椎动脉 椎动脉椎间段 椎动脉扭曲 * * * *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颈总动脉闭塞 CCA 颈总动脉闭塞 超声评估颈动脉狭窄中难点 流速受血压、心输出量、血管形态和弹性、颅内血管阻力、对侧颈动脉疾病等 全程性或局限性 如:一侧颈内狭窄,对侧颈动脉流速代偿性增高;Vica/Vcca 高血压、甲亢,双侧颈动脉流速增高; 95%狭窄,流速下降正常范围下 超声评估颈动脉狭窄中难点 颈动脉是位于心脏和颅脑之间供血通道,心脑疾病会影响血流变化。 如: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时,次峰大于主峰或高阻力型(收缩期低速尖峰,舒张期低流速,RI增高); 主动脉瓣反流时,舒张期部分或全部反流 报告 提示易损斑块 评估狭窄度 几种检查手段的比较 超声 优点:无创、实时、廉价、操作方便、重复性好 缺点:对于判断严重程度不够,最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MRA 优点:无创、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显示颅内外情况 缺点:对狭窄的严重程度过高估计 CTA 优点:可识别钙化斑,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显示颅内外情况 缺点:造影剂反应,颈动脉起始段斑块易漏诊,对小溃疡斑不易诊断。 DSA-金标准 优点:确定狭窄程度、串联式病变、已存在或潜在存在侧枝循环 缺点:有创、昂贵、严重的选择偏倚 问题三:颈动脉硬化与脑卒中关系 西方 :脑卒中是第三大死因亚洲 :脑卒中为第二号杀手 美日等发达国家自70年代初心脑血管发病率就已呈下降趋势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却呈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趋势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卒中的首要原因 脑卒中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80% 脑卒中出血性--20% 大脑血供 75%来自颈内动脉 25%来自椎动脉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欧美白种人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发病的主要原因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亚洲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1951年,Spence首次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大脑缺血成功 1954年,Pickering描述颅外动脉疾病与中风的因果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眼体积描记图OPG 80年代末,双功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 无症状杂音 TIA一过性脑缺血,通常持续不到24小时 RIND症状24小时后可消除,不留永久缺陷 Stroke脑卒中,永久脑损伤 大脑缺血症状 大脑半球缺血症状 1.? 视觉改变 黑蒙症 视力模糊 2.? 头晕或伴有恶心、呕吐 3.? 突发性晕厥 4.? 头痛 5.? 一时性健忘 6.? 脑性偏瘫,对侧性半身肢体无力 7.? 麻木:对侧肢体、同侧脸部和舌头 8.? 讲话改变:语言困难,失语症 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1. 眩晕 眩转 2.? 突发性呕吐、恶心 3.? 平衡失调,跌倒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 脂纹期 纤维斑块期:从脂纹期到纤维斑块期比较缓慢,一般要十年以上 混合斑块期:纤维斑块转化为混合斑块即不稳定斑块,形态学上表现为脂核体积增大,纤维帽变薄,或斑块内出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 脂纹病变不会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不会产生临床症状 纤维斑块可生成很长时间。 纤维帽厚---稳定,进展缓慢,造成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纤维帽薄---不稳定,导致溃疡,继发血栓,管腔狭窄,形成栓子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这些管径相对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以造成管腔狭窄,当系统血压降低时可引起供血组织产生脑缺血症状 不稳定斑块常常引发小栓塞,临床也可产生TIA症状 脑梗塞的机理 1.血栓引起-在动脉粥样斑块上形成的血栓,减少和阻断血流 2.栓子引起-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脱落的血栓,胆固醇或动脉粥样硬化碎片流入颅内动脉引起梗塞 3.血流动力学引起-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动脉狭窄超过75%造成血流减少或阻断 脑缺血及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闭塞的灌注失代偿:可能是纤维斑块性的,侧枝循环可以逐步建立,大动脉低血流量性TIAs是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 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