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范进中举》和《香菱学诗》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复习《范进中举》和《香菱学诗》
《范进中举》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 领会夸张手法的运用及其讽刺效果。
3. 培养欣赏小说的能力,感知艺术形象,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与罪恶。
(二)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体会讽刺的艺术效果。
(三)学习步骤:
1.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人,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吴敬梓年幼聪颖,才识过人。23岁时,父亲去世;33岁迁居南京,家境困难,过一种“失计辞乡土,论文乐友朋”的生活;36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荐举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但他以病辞;此后,生计困难,靠卖书和朋友的接济过活。在经历了这段艰苦生活之后,他怀着愤世嫉俗的心情创作了《儒林外史》。
吴敬梓晚年爱好治经,著有《诗说》7卷(已轶)。作品还有《文木山房集》12卷,今存4卷。54岁时,病死在扬州。
2. 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大概成书于1750年前,即吴敬梓50岁以前。当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做诱饵,用考八股、开科举以笼络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功名利禄的风习。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事物进行深刻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3. 关于《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
4. 整体感知:
概述课文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通过刻画范进这个喜极而疯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戕害,揭露了读书人丑恶的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人们的冷漠,世态的炎凉。
5. 抓住关键的语言、动作认识范进和胡屠户: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大半生穷困潦倒,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即使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有所改变,在胡屠户面前仍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但中举了,情形则完全不同,他喜极而疯。课文就这样刻画了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前倨后恭、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范进中举前,被他称作“现世宝”,受他的训斥;范进中举后,他又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充分表现出他的市侩性格。
6. 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的讽刺效果。
《香菱学诗》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香菱如何读书、写诗。
2. 学习香菱勤学苦读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三)相关知识:
1.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先世本汉人,但很早就是正白旗内务府的奴仆,康熙朝已是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经祖父曹寅,及父辈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祖父曹寅一代是曹家鼎盛时期,曹家权势显赫,康熙6次南巡,有5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2. 写作背景: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小说第1回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了,他因伤感太甚,还不到50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死后,留下的只有琴剑在壁,遗稿《石头记》。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共120回,书名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3.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