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鉴赏(E级) 人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的鉴赏(E级)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复习内容:文学作品的鉴赏(E级) 二. 要点: 1. 把握各类文学作品体裁的特点 2. 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3. 体会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 4. 判断鉴赏作品内容 5. 赏析评价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6. 概括把握作品的思想深度 【高考示例】 8.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9.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0.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模拟试题】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1. 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京皖·统考) A. 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 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 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 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的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 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幽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看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2. 对歌词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南昌·调研) A. 雾中花水中月,涛走云飞花开花谢,无情与欢颜,温存与体贴,诗中描写朦胧的空间,变化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