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发展献一计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为发展献一计之.doc

我为发展献一计之 《建立独特的校园文化,打造全新的大学风貌》 (07级生命科学学院2班 翟兵) 寄语录 1变革与腾飞,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开始! 2真正实现大学的发展,一定别把大学生排除在外! 3相信新一代年轻人所能创造的可能性,相信蕴藏在师大几万同学细节中的巨大潜能! 4大学生是被大学忽视的存在!不要让大学生感觉自己不在大学而在一个冰冷的工厂或是嘈杂的闹市场!归属感很重要。 5让大学里多一些沉静与务实,少一些市侩与喧嚣!“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6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理性,为自己负责。 写在前面的话: 学校要真正发展,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首要的是要正视学校的现状,坦诚的承认学校的不足。这是很重要的,官方总是要宣传学校好的方面当然是必要的和合乎情理的,但这会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应,一个是首先相信了,但真正进入学校自己体验,或者受到已有的负面舆论的影响就会因或多或少的不满而被不合理的扩大为“愤青感”。再者就可能本能上反感官方的宣传,这是时代造就的青年特性,是校方必须面对的。而我认为坦然中肯的态度将有助于联合学生。同时真正合理可行的改革措施制定和切实实施是成功的关键。 优化管理,万人小社会可以创造的奇迹(原创,版权所有,系“一二”) 一《变费为宝》 如何解决“公共”所带来的不可控浪费?由于“公共”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体,却是每个人都受益的,都有责任的但对于缺乏责任感的群体而言就好像每个人都不负责任。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公共”死结呢?显然抱怨、空洞的道德说教和强制手段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行的。对于最有效的管理而言是智慧管理。在本解决方案中应用的是道德转嫁法(非专业术语)。 首先对问题进行简要概述:虽然我没有对学校的公共浪费情况进行调查,但从周围的一些细节可见情况不容乐观: 1寝室的水资源浪费问题:由于有些寝室没有独立卫生间,当水龙头没有关或者水龙头坏掉,水就一直流,很少有人会去制止或制止无效,直到维修人员的到来,一两天的浪费可见一斑。 2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建筑的电力浪费问题:光线极好的时候灯全开着(无论自习室还是各阅览室),人走了灯未关,还有夏天的电扇。 3公共设施的故意损毁浪费:桌椅板凳等等。 4对于我们学院,做实验由于粗心大意、不当操作造成的仪器损毁已造成很大的损失。 肯定还有许多方面,不一一举出,有些也许我也不一定想得到。 二《变废为宝》 在一个上万人的小型社区性学校而言,对废物进行集中回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不容小觑的,如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 解决原理:(综合适用于第一和第二部分) 1将集体学生的良好习惯结果转化为道德高尚的用途,当然我个人并不乐意用这种特官方的说法,只是我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措辞。其实如果有人组织大家一起去做某种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宣传得当,实施细节公平公开,大家都愿意去做,说80、90后没有责任感、自私,我本人是不赞同的,主要是社会在发展,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特质,特别是现在80、90后有更多的压力、期望和矛盾。 2如果浪费无可避免,何不退一步从浪费中挤出钱来为学生服务(指第一部分),利用全体学生的行动来决定这个项目可以实现多大的价值,这既有利于学生情感道德教育也有利于学校自身。 实施方案:由学校调查统计以往每年(或学年)各项造成重大浪费的金额,取最高值或平均值(视具体情况而定)作为参照,并公布出来,宣布将对节省出来的钱用于减免贫困生的学费或生活费(我个人主张优先用于此项,可根据省下费用的多少考虑用于其他有益于学生的项目——这是项目实施必须遵循的原则)。然后对以后每年(或学年)相应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公布实施结果并对费用将要使用的去向进行公布。 实施考虑点: 1要真正减少支出可采用5%递减原则,但是要考虑到舆论,因为一旦浪费无法再降的情况下,费用空间就没有了,就意味着项目要结束了,但本人希望之后校方要坚持这项支出,设立基金,以全校学生共同努力而产生结果的名义设立,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2但考虑到长远,考虑到学校组成的特殊性——流动性,学生是一届一届来与去,而实施效果上没有连续性,也就是说如果把全校四个年级(本科生)当做一个共同体来对待,前人的成果将会得不到后来者的情感的共鸣。之前我没有找到可行的思路,现在我突然想到说如果把四个年级分成四个天然的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提取不同的标准。 3第1点说到如果触及到不可再降的底线,设立了所谓的基金,但由于这件事情的反复性和不可操控、预测性。目前来说我真是没有想到可行的对策。 4由于实施都是描述性的,并且必定有不科学和纰漏之处,同时限于本人的能力和精力,如果校方认为有借鉴性和操作性,希望校方发挥优势做进一步的完善,但仅限于本校范围内使用 。 题外话: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