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消失中的亚热带.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失中的亞熱帶 組長: 4a136017 王子豪 組員: 4A112102 翁璿凱 4A1H0095 陳旻君 4A0H0020 徐聖詠 4A3A0056 陳虹玟 目 錄 作者介紹 內容大鋼 書文欣賞 心得 資料來源 作者介紹 劉克襄(1957年1月8日-),臺灣臺中縣烏日人,本名劉資愧,台灣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劉克襄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十餘年。至今出版詩、散文、長篇小說、繪本和攝影作品。 2007年3月—6月曾於清雲科技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曾擔任《台灣日報》、《中國時報》美洲版、《中國時報》等副刊編輯,自立報系藝文組主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撰述委員及執行副主任。1979年底陽光小集成立,劉克襄是詩社成員。 獲得過的獎項有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敘述詩推薦獎、台灣詩獎、台灣自然保育獎。 作者-作品 《旅次札記》?1982,開始賞鳥,開啟自然書寫的風氣,行文簡潔,冷靜 而具知識性。 《隨鳥走天涯》?敘寫河之旅。 《小鼯鼠的看法》?是短篇的散文集,寫人事更迭、??城市居民及關心的土地。 《消失中的亞熱帶》?以自然生態為主,型塑現代賞鳥人的類型。 《自然旅情:鯨魚、獼猴與鳥類的觀察記事》?寫旅行記事、自然人物誌、哺乳動物及鳥類記事等。 《小綠山之精靈──植物、貝類篇》、《小綠山之舞──昆蟲、兩棲篇》、《小綠山歌──四季的自然觀察》書寫各地生態環境遭破壞之後的省思。 《綠色童年》?以自然教學理念為主,提出建構自然與人文空間實踐的可能性。 《偷窺自然—新戶外生活指南》?1996,利用攝影、生物圖鑑插圖、文字撰寫、甚至配音等多媒體的寫作方式,描述自然觀察旅行,與讀者分享戶外的情趣,同時記錄了許多日漸消失的自然景觀。 作者-作品 動物小說《野狗之丘》、《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 、《豆鼠三部曲—扁豆森林》 散文《自然旅情》、 《山黃麻家書》 繪本《豆鼠私生活》、《鯨魚不快樂時》、《不需要名字的水鳥》 自然史《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後山探險》、《台灣舊路踏查記、福爾摩沙大旅行》 旅行文學《11元的鐵道旅行》《大山下,遠離台三線》 《望遠鏡里的精靈—台灣常見鳥類的故事》 獲「聯合報1997年度十大童書」、「1998年小太陽獎」。 作者風格 劉克襄是臺灣當前「自然寫作」行列中的重要作家,創作歷時最久,文體類型多樣,題材內容豐富多變,文字風格多所轉折,其中又以散文創作質量最為可觀。 其散文寫作主題從80年代的賞鳥旅行札記,國內外荒野生態知識的傳知,環保問題的挖掘報導,旁涉歷史舊路踏查與自然誌論述;90年代中期開始則有定點自然觀察與自然教學推廣的相關書寫;2000年後朝鄉鎮漫遊、山岳探查、知性旅遊與社區營造領域探索;新近則著力於野菜蔬果的人文歷史化書寫及野狗生存空間問題的關注 。 作者風格 題材上具有:從荒野、境外到城市,從現代到古早,「自然生態」與「人文思考」兩種要素,縱貫交錯 語言風格方面,而其平淡存真、知性洸漾的個人散文風格則自有特色。此外,關於劉克襄的詩人浪漫之心與從事自然寫作的知性要求間的平衡問題,筆者發現,他似乎存有以「文類」作為區隔不同風格的取向。 劉克襄散文的特色 自然生態旅行為題材大宗 精密自然觀察與感性人文思考的融合 土地倫理—生態意識與人文關懷的交織 敘述架構—歷史縱向與區域橫向的交叉建構 西方生態環境思潮重於中國道家自然信念 自然寫作「文類」的互文與多方嘗試 自然與文學之間—科學之真與藝術之美的依違 內容大鋼 作者以尋找鳥類觀點,自然主義的文學,細細尋找台灣的風土博物、地理變遷。他引導台灣人思索台灣土地的真正面貌,而這正是居住在台灣的人們所極度缺少的部分。 文中除了表達作者本身從事自然保育的生態觀外,並嘗試塑造現代賞鳥的類型,解析賞鳥風氣興盛的原因,還有針對是時發生的生態保育新聞,從維護的角度,提出一個賞鳥人的態度和觀點。 書文欣賞 春天是繁殖的季節。這兩三天,我們所遇見的鳥種,不管留鳥或候鳥,多半成對覓食。對一個平地賞鳥人而言,在高山旅行,能記錄到鴛鴦,這趟旅程已足矣。而沼鷺與白腰草鷸會在近兩千公尺的湖泊出現更教人興奮難忘。 再繼續前往他鄉的旅途中,在睡夢前,我的腦海裡也盡浮現著鴛鴦成對棲息湖畔的生活,還有小火車穿越山腹嘟嘟前來的景象。鴛鴦、紅尾鶲、白枯木、小火車...,他們是空中之島的特有產物,都市人的自然鄉愁。 -擷取至<消失中的亞熱帶>中的空中之島 鴛鴦 紅尾鶲 白枯木 沼鷺 白腰草鷸沼鷺 書文欣賞 又是一隻小雲雀竄出,霍然衝上鉛灰的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